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7:19:33

每一篇文章都在拓展思維的邊界,這是補己書的第十一篇原創文章。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1

本文思維導圖(補己書原創)

〇、引言

佛家禅宗有一則著名的典故。

一日,五祖弘忍想考一考門下弟子,向大家出了一道題: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隻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jì),來呈吾看。"

過了一夜,弘忍請畫師在在寺院的南牆上繪畫圖像,忽然發現上面寫着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意思是說,佛性自在人心,不需外求,世人被雜念蒙蔽,佛性不顯,如同明鏡蒙塵,光輝暗淡。我們應該時常擦拭它,不要讓它蒙塵。這樣的話我們才能保留佛性,免墜惡道。

這首偈就是《無相偈》,它的作者就是将來的唐代著名高僧,北禅宗的創始人神秀。

僧人為了成佛需要去除雜念,專注修行。我們平常人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的本心,也去除雜念,專心緻志。說到底,就是要欲望管理。

平常人對欲望的态度要麼是聽之任之,要麼是克制阻止。其實這兩種方式都很偏頗,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管控,為本心所用。

管理欲望,保持本心,也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2

神秀禅師畫像(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 塵埃何處來?

欲望本身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小到吃飯、喝水,大到人生理想,都是我們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渴望,目标,也可以是貪欲,嗜好。無論如何,隻要是我們想要獲得某種東西,滿足自己生存的需求,都是欲望。

我們的本心、初心,是我們對自己最終的期待,是對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子的期許。本質上就是一種需求,一種欲望。

可是除了本心,我們還會産生各種各樣的欲望,有的符合本心,有的卻與本心背道而馳,如若坐視不理,必将對本心有損。

有哪些欲望需要我們及時留意呢?

1、 我們未曾注意到的欲望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欲望被環境觸發,但是我們卻對之毫無知覺。

心理學家約翰·巴奇做了一個"資源困境"的實驗。50位玩家在規定時間内,在虛拟的魚塘釣魚。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每位玩家要盡可能釣更多的魚。但是,玩家魚釣的越多,供繁衍的魚就越少,如果沒有節制,最後将面臨無魚可釣的局面。因此,玩家之間必須展開合作。玩家每釣到一條魚,都可以選擇留給自己,或者放生,以供繁衍。

遊戲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遊戲開始前,心理學家讓實驗組無意中看到"助人為樂"、"團結"、"共赢"、"支持"的字眼。與之相對的,對照組不會看到這些詞。

最終的結果是,實驗組雖然隻是無意中看到這些詞語,但是能潛意識地激發合作的欲望,實驗組比對照組多放生了25%的魚。事後采訪那些看到"合作"字眼的實驗組玩家,他們反饋說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有這樣的動機。

更加神奇的是,巴奇後來改進了實驗,增添了另一個對照組。研究員明确的地告訴被試,你們要團結合作。結果他們放生的魚和實驗組一樣多。

這個實驗表明,無意識的欲望,和有意識的欲望一樣強烈。可是因為這些欲望是無意識作用的,我們毫不知情。它們産生的後果我們也看不見。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都表明了我們會因為環境的刺激,産生一些我們意識不到的欲望,做一些我們覺察不到的事情。

2、 不是我們真正想去做的欲望

每個人都有矛盾與糾結的時候,比如一邊心心念念玩遊戲,一邊想着"不行啊,我要抓緊時間學習。"

欲望雖然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可是行動卻不一定得到自己認可。

在生活中,我們不想被某件事情影響,但是卻經常不由自主被影響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些“損友”,在你想要減肥、健身的時候,拼命的在你旁邊胡吃海塞,給你發美食的圖片,勾引你大快朵頤。

心理學家發現一種現象叫做"目标感染":看到某些人在追求特定的目标,會使你産生同樣的目标。

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同伴想上廁所,你看到了之後也引發内急的現象啊?

在飯館,看到别人吃得酣暢淋漓,你肚子會不會咕咕叫?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是怎樣影響你的?就是通過影響你的欲望、目标、行動來改變的。

這些欲望雖然我們有所察覺,可是它們卻不一定符合本心,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如果不加管束,本心也會日益受損。

3、搭錯線的欲望

欲望的目的是滿足生命的需求,可是某些欲望并不能滿足需求,它們之所以産生是因為大腦的局限。

比如,我一個朋友小明時不時的有點開社交app的沖動。我問他為什麼呢?小明說想要看到别人的點贊和關注,看到别人認可就特别開心。

可是,我們知道,點開社交app并不能帶來别人的認同。隻有輸出好的文章,給别人提供價值,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但是,為什麼大腦每次想要獲得認同的時候,就會産生點開app的欲望呢?

因為在大腦中,一件事情與另一件事情的因果關系,不是根據事實上的因果,而是根據時間上的距離來建立的。

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想必大家都聽過。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3

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一隻狗,看到食物會流口水。後來巴甫洛夫訓練它,在它看到食物的時候搖鈴铛,久而久之,這個狗在聽到鈴铛的時候也會流口水了。在狗的認知中,搖鈴铛就是有食物的信号,它相信,聽到鈴铛會獲得食物。

巴甫洛夫通過這個實驗,向我們表明,大腦是如何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的。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搖鈴铛和食物并沒有必然聯系,隻是科學家的一個小實驗。狗大腦中形成的認知并不反映真實的因果。

小明點開app—收到點贊和關注—感到被認可-體驗開心。這幾件事情一氣呵成,感受強烈。大腦很快就建立了點開app和感到被認可之間的聯系。

大腦自動的認為,打開軟件就能收獲點贊和關注。所以每次想要獲得認同的時候,就會産生點開app的沖動。

隻有寫文章提供價值才能收獲認可,可是這兩件事情的時間間隔太長了,以至于大腦沒有形成自動的鍊接。在想要獲得認同的時候,不會産生強烈的寫文章的欲望。

大腦錯誤的鍊接,在有需求的時候就會産生錯誤的欲望,錯誤的欲望就會激發錯誤的行動,白白消耗了我們的精力。

這不就是守株待兔的另一個版本嗎?

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愚蠢,可是卻不曾想過,它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是愚蠢,而是大腦自動反應的缺陷。

二、為什麼要去塵埃

欲望激發行動,行動導緻結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的一切,無論是身份、地位、學識、名譽,都是我們實際行動帶來的,而非空想所得。好好學習就能收獲成績,歹毒惡行就會遭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想要獲得某些珍貴的東西,可是我們無法直接控制我們的行動,必須通過管理欲望來調控行動。

為什麼一定要管理欲望呢?

1、駁雜的欲望分散精力

任何行動,都需要耗費時間、精力、資源。我們花時間刷手機,就不能用它來學習。我們将注意力集中在打遊戲上,疲勞了就無力再去讀書。精力是是我們實現目标的寶貴資源。如果被各種欲望浪費,我們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苦短,不能集中注意力,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就不能出類拔萃,就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

隻有心無雜念,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4

圖片來源于網絡

2、不良的行為帶來不好的後果

除了駁雜欲望消耗精力,每一個行動都有各自的影響。比如,随處亂扔生活用品是一個細小的欲望,可是它給我們生活造成的混亂卻是影響甚大。

劉備臨終前教導兒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在告訴我們,行為雖小,可是影響巨大。

行為就像一個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我們看到的隻有其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它的影響隐藏在水面之下。

關心娛樂八卦,會助長自己追星的熱情。

熱衷遊戲,會刺激自己想玩更多的遊戲。

欲望與行動不是線性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欲望激發行動,行動獲得獎勵,獎勵形成欲望,不斷疊代,愈演愈烈。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5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如何去塵埃?

為了讓我們做自己,為了讓我們不被他物影響,為了保證我們的本心,我們就要管理自己的行動,管理自己的欲望。

駁雜的欲望牽扯我們精力,不良的行為帶來不良的後果。我們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欲望呢?

大家都有"過安檢"的經曆吧,我們可以想象管理欲望就像是過安檢。

過安檢的時候,每一件物品都要被檢查,如果合規就放行,如果不合規就扣押。欲望管理大體也是如此。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6

圖片來源于網絡

1、覺察欲望

覺察是一切管理的前提,隻有覺察到了欲望,才能開始後續的處理。如果覺察不到,那麼它就被悄悄的執行,就像有些人逃過安檢,之後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在控制範圍内。

可是覺察欲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因為正常情況下,一旦有所欲望,大腦的自動反應是執行和滿足,不會大費周章的覺察。大家不妨細想一下,很多時候是不是想刷手機就自然而然的刷了呢?誰會多此一舉去想"我想要刷手機了。"

為什麼如此?因為大腦沒有覺察欲望的動機,沒有覺察的意願。

大腦覺察某個東西,往往發生在我們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一切如常時我們不會覺察。按照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話說,就是一切客體性的察覺總是在生命活動觸目後才會發生。他在《存在與時間》裡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木匠想要修繕他的房子,拿起手邊的錘子就專心緻志的敲打起來。這個生命活動是如此自然,他不會去客體性的覺察它的錘子,研究它的錘子,而是在用他的錘子。隻有在用的時候,錘子突然斷了,導緻它的修繕活動終止,他才不得不研究一下哪裡壞了。

所以,想要覺察欲望,就要給它一個充分的動機,然後強化訓練,這樣我們才有覺察欲望的習慣。

如何确立覺察的動機呢?

第一,覺察可以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自己。通過覺察,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欲望和行動。

第二,覺察自己可以收獲美的感受。以一個好奇的眼光來覺察自己,可以收獲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我會發現自己有欲望的時候,胸口會癢癢的,這才體會到"心癢難耐"這個成語刻畫得多麼細緻入微。原來它不是比喻,而是真實的感受。

第二,覺察本身就能幫自己管理自己。比如我們憤怒的時候想惡語傷人,隻要我們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憤怒就會降低。

有了覺察的動機,再加以覺察訓練,一方面能收獲覺察的好處,另一方面能培養覺察的習慣。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7

圖片來源于網絡

2、判斷欲望

覺察出正在引導我們行動的欲望後,要判斷欲望是否合乎本心。判斷時憑直覺回答,回答的結果不宜過多,三類即可,合乎,不合乎,不知道。

為什麼要這麼設計?

欲望洶湧而來,是帶着需求的。

神經科學家迪昂在《腦與意識》中表明,一個外界的刺激,在大腦中産生欲望并着手處理,隻需要33ms。欲望所攜帶的需求信息永遠是非常急迫的。一定要在很短時間内得到解決,如果得不到解決就會引發新的問題。不論是耽擱,還是克制,都會帶來反噬。

對欲望采取管控模式本來就比放縱模式花費更大的精力,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問題,而是帶來新的問題,那麼就會得不償失,也會打消管控欲望的積極性。一旦大腦不願意執行管理程序,那麼程序設計的再完美,也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實用。

所以,管理欲望一定要快,最好在2~3秒之内就得到相較于放縱模式更好的解決方案。

憑直覺判斷就是為了快速獲得答案,深思熟慮也許可以獲得更好的答案,但是花費時間太長,并不妥當。

隻判斷三種結果也是通過犧牲精度來提高管控效率。

3、處理欲望

(1)如果欲望被判斷為合乎本心,就像是安檢合格,将允許放行。

合乎本心的欲望,除了允許行動,還可以設立綠色通道,之後遇到相似情況,可以減少察覺,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費。不過,察覺合乎本心的欲望最重要的是收集素材,為克制欲望制定疏通方案。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在處理欲望的時候快速有效。就要在平時收集合乎本心的欲望。

(2)如果是不合乎本心的欲望,那麼就要采取疏通行動。克制欲望,堵不如疏,關鍵是找到疏通的方案。

在《如何正确克制欲望》一文中,我論證到我們對欲望的否定,其實否定的是行為而非需求。對引起欲望的需求,我們要充分尊重,予以滿足。因此一方面要阻止行動,另一方面要采取備選措施,滿足生命的需求。

(3)如果是不知道,可以暫且允許行動,然後觀察其後果。

對于不知道的判斷,不必追求一次就能将其歸類。之所以判斷是不知道,就是因為大腦還沒有關于它的足夠信息。這樣,我們最好的措施就是觀察它的結果,收集更多的信息。

管理需要道術兼修以終為始(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8

欲望管理的步驟(補己書原創)

4、注意事項

管理欲望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事情,就像我們學習繪畫、樂器一樣。它雖然很有必要的,但也要防止完美主義。如果抱有完美主義,一旦發現不合心意的現象,就會因噎廢食。

要在三個地方提防完美主義

(1)不要奢望每個欲望都被管控。

雖然說法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但這隻是理想情況。我們每次擦拭一點,對自己的掌控就多一分。

(2)不要奢望每個不合本心的欲望都能被完美處理。

孔子曰"吾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像他老人家修行了一輩子才能約束自己。我們隻要确認自己在這個道路上就可以了。

(3)不要奢望每一個符合本心的欲望都被覺察和收集。

我們要這樣想,沒有被收集到的欲望,其實都不夠明顯和強烈,還達不到疏通的作用。

通過這樣的一個具有體系的程序,欲望得到了清理,符合本心的欲望會越來越多,不符合本心的欲望将會越來越少。我們對自己的掌控程度,會越來越高。

總結

我們對欲望的态度要麼是聽之任之,要麼是克制阻止。其實這兩種方式都很偏頗,最好的方式就是管理欲望,為本心所用。

管理欲望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本文首先講述了三種需要被注意和管理的欲望。(1)未被注意到的欲望;(2)不合符本心的欲望;(3)搭錯線的欲望。

然後講述了欲望管理的必要性:(1)不合本心的欲望分散我們的精力;(2)不良欲望引導的行動會産生不良的影響。

最後講述欲望管理的程序及注意事項:(1)覺察欲望;(2)判斷欲望是否合乎本心:合乎、不合乎、不知道;(3)合乎則行動,收集;不合乎則疏導;不知道則暫且行動、收集信息。同時,管理欲望要避免急功近利和完美主義。

欲望管理,非一日之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與君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