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為表示客氣所說的話如勞駕、借光、慢走、留步’等。
初次見面說"久仰"; 好久不見說"久違";
等候客人用"恭候"; 賓客來到稱"光臨";
未及歡迎說"失迎"; 起身作别稱"告辭";
看望别人說"拜訪"; 請人别送用"留步";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告辭用"失陪";
請人原諒說"包涵";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解答用"請教"; 盼人指點用"賜教";
歡迎購買說"惠顧"; 請人受禮稱"笑納";
請人幫助說"勞駕"; 求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别人說"打擾"; 托人辦事用"拜托";
向人祝賀說"恭喜"; 贊人見解稱"高見";
對方來信稱"惠書"; 贈人書畫題"惠存";
尊稱老師為"恩師"; 稱人學生為"高足";
請人休息說"節勞"; 對方不适說"欠安";
老人年齡說"高壽"; 女士年齡稱"芳齡";
平輩年齡問"貴庚"; 打聽姓名問"貴姓";
稱人夫婦為"伉俪"; 稱人女兒為"千金"。
在社交拜訪中,與各種禮儀行為相輔而行的還有禮貌用語。這些用語,俗稱“客套話”。它是主客彼此雙方能夠接近、交流思想、融洽感情的自然媒介,是社交禮儀活動最外在的表現形式之一。比如:
賓主一見面,在行見面禮的同時說“幸會幸會”或“久仰久仰”。然後是詢問其家人健康平安與否。
初次見面還有“請問貴姓”(滿族人與人初交忌諱問名,以直呼其名為失禮)、“請教台甫”(台甫即尊字、大号,古人除姓名外多有字、号)、“敢問貴庚”(問人年齡)、“貴府何處”(問人居住在哪兒)、“久仰大名”、“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失迎失迎”、“素仰盛名”、“不知駕臨,有失遠迎”、“貴客光臨,蓬荜生輝”;
久别重逢要說“久違”;
因拜訪驚動别人,在進門或離開前可說“打攪”、“打擾”、“唐突”、“叨擾”、“造擾”;
如請求别人給予方便,說“借光”、“請讓一讓”、“勞駕”、“勞您駕”、“勞您大駕”;
如請他人幫助自己做事情,說“多勞”、“費神”、“分神”、“費心”、“有勞”、“受累”等;
如托人辦事可說“拜托”;
如請人指教,說“請教、“敢請”(冒昧地請求)、“讨教”;
如請人指點說“賜教”;
向人請教學業中不懂的問題,叫“請業”;
如受教後仍不明白再去請教,叫“請益”;
親自到老師所任的地方去請教,叫“就教”;
如得教誨,可說“承孚義;
向人問事情,說“敢問”(冒昧地問);
提詢問趔,說“請問”;
贊成别人的見解,說“高見”;
歸還别人的物品,說“奉還”、“璧還”;
表示幫助别人辦事,說“鼎力而助”、“盡力而為”、“大力鼎成”、“玉成此事”;
請他人原諒,說“見諒”、“海涵”、“包涵”、“失敬”、“恕罪”、“得罪”;
如向人表示歉意,說“抱歉”、“歉疚”、“失迎”、“失陪”;
對他人招待不周,說“有慢”、“慢待”、“招待不周”、.“怠慢”;
請他人幫助,說“代勞”、“勞駕”、“勞神”;
感謝他人誇獎,說“過獎”、“過譽”、“擡愛”、“擡舉”、“多謝誇獎”、“厚愛”:
感謝他人,說“多謝”、“感激不盡”;
感謝對方對自己的祝願,說“謝您吉言”;
感謝對方對自己的招待,說“隆情盛意”;
請他人不要客氣,說“不要見外”、“不外”、“區區小事,不足挂齒”、“不足介意”、“沒說”;
向人祝賀,說“恭喜”、“恭賀”;
陪伴朋友,說“奉陪”、“陪同”;
向人贈物表示禮物微薄時說“千裡送鵝毛”、“禮物微薄,不成敬意”、“菲敬”、“菲儀”、“薄敬”、“薄意”、“薄情”、“微敬”、“微禮”、“小意思”、“區區薄禮,何足挂齒”、“些微之物,聊表寸心”、“聊表微意”;
對人稱招待的酒席不精’時,說“薄酒粗食”、“小酒一杯”、“一觞之敬”、“薄酒”、“淡酒”;
稱别人不嫌棄自己時,說“不棄”、“不棄寒微”、“不棄貧賤”、“不見棄”;
受到他人擡舉或重視的時候,說:“承蒙錯愛”、“承蒙擡舉”;
稱他人誇獎自己時,說“過獎”、“過愛”、“不敢當”;
稱他人對自己培育、提拔時,說“栽培”、“雅愛”;
自己當衆表演或展示作品時,說“獻醜”;
對他人招待不周時,說“有慢”;
對他人輕慢失敬時,說“有眼不識泰山”;
跟身份、地位或家境高于自己的人結交,說“高攀”、“仰攀”;
自稱很慚愧時,說“汗顔”、“慚汗”;
中途先走,說“失陪”、“少陪”;
拜訪時離開,說“告辭”;
請别人不要送,說“留步”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