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項羽的失敗,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道:“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當然,這隻是太史公偏愛楚霸王的原因,用“天意”來為項羽的失敗開脫。但項羽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同理,我覺得這也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亡楚者項羽也,非天意也。
一、 項羽執着于分封制,試圖恢複西周時的社會秩序。
西周之後,禮崩樂壞,随之而來的是宗法秩序和分封體制的解體。諸侯紛紛崛起,走上了集權化的道路。而項羽在推翻秦朝後,卻以自己的威望與超群的實力淩駕于諸侯之上,自稱霸王,分封六國。意圖恢複西周時期的體制。然而這卻增加了曆史的變故,因為各個諸侯一旦聯合起來,具有威脅項羽的實力。事實也證明,劉邦脫離項羽後,就聯合了英布、王陵等人對抗項羽。項羽的這一行為,實際上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
二、 政治戰略上的鼠目寸光。
推翻秦之後,項羽沒有聚合力量,鞏固自己的絕對王權。反而隻是想效仿齊桓公,做一個霸主。對于秦始皇的帝王之也嗤之以鼻。二反觀劉邦卻是天下來之則坐天下。
三、 軍事戰略人才的短缺。
對比楚漢,我們會發現兩邊的人才不是一個級别的。項羽這邊,幾乎大小事都是自己決定,頂多有個“亞父”與其商量;而劉邦這邊,卻有蕭何、韓信這等政治、軍事上的頂級人才。所以之後的各種決策上,劉邦都要領先項羽的。
結語:我們現在回過來再分析起這些曆史,難免都會有些馬後炮。但這也并不影響我們去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關于項羽失敗的原因,我說的這些真的太少了,不足以來說明問題。也歡迎各位來補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