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套住房,建築面積最大,套内建築面積次之,套内使用面積最小。
目前,交易中往往按照建築面積計價,但建築面積不直觀,一般人測不出來。套内使用面積最直觀,一般人能測出來。
套内使用面積和建築面積的關系,通常用得房率表示,即:得房率=套内使用面積÷建築面積×100%。
得房率一般認為越大越好,但是過大,會犧牲必要的公共面積,反而讓人覺得不舒适。得房率一般為70%~80%較好。
【例】住宅的建築面積為 120 ㎡,套内使用面積為 90 ㎡,套内建築面積為 105 ㎡,套内牆體面積為 8 ㎡。
【解】該住宅的得房率計算如下:
得房率=套内使用面積÷建築面積=90÷120=75%影響得房率的因素主要有:(1)建築形式。通常情況下,闆式住宅的得房率大于塔式住宅的得房率,一般大 10 個百分點。
(2)建築結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牆柱占用面積通常小于磚混結構房屋的牆體占用面積,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得房率一般大于磚混結構房屋的得房率。
(3)地區氣溫。北方比較寒冷,牆體厚,因此北方的得房率要小于南方的得房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