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别号桃花庵主,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
唐寅“文采風流,照耀江左”,被譽為“江南奇士”;他曾中南京鄉試第一,世稱“唐解元”;他風流倜傥,狂放不羁,又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民間流傳有“三笑”、“唐伯虎點秋香”等故事,婦孺皆知,唐伯虎的名頭大得很。
但是,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故事中唐伯虎化名華安投靠的華太師,就是《明史》所載的華察,曾任兵部郎中、翰林修撰等職。華察的年紀比唐寅小27歲,他中進士時,唐寅已經去世3年了。從年齡上說,華察倒過來去投靠唐伯虎,還差不多。
曆史上的唐寅,真正出名的雅事,是喝酒。先看看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将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首短短的詩歌中,五次提到酒,唐寅對酒可說是情有獨鐘。
唐寅嗜酒,原因是複雜的。中解元後,唐寅躊躇滿志,以為功名富貴唾手可得。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第二年唐寅進京參加會試,因為主考官程敏道到彈劾,唐寅也莫名其妙地卷入科場舞弊案,株連入獄,後被罷黜,貶為浙江小吏。
這場意外打擊對唐寅的後半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甘心當一名小吏,使然還鄉。還鄉後,科場蒙冤的唐寅又受到鄉人的白眼、親人的冷眼,他的原配妻子也棄夫而去。
回憶起昔日中解元時的榮耀,今日的凄慘,唐伯虎深感世态炎涼,人心不古,寫下這樣的詩句:
義重生輕死知己,所以與人成大功,
我觀今日之才彥,交不以心惟以面,
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變時心已變。
于是,唐伯虎開始了一條嶄新的生活道路。他雲遊天下,東觀滄海,西訪九江,南涉洞庭,兩年間,遊曆了浙閩湘贛四省,踏遍天台、武夷、匡聲、衡嶽等名山大川,繪制出幅幅優美的山水畫卷,唐寅的繪畫,有了質的飛躍。
唐伯虎的整個觀念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讀書為官,走向市場化、平民化的生活道路,以賣書畫為生,以出售自己的藝術品為經濟來源。他認為,這個錢來得理直氣壯、光明磊落,遠勝于官場的肮髒錢。唐寅有首言志詩雲:
不煉金丹不坐祥,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而且,有了這樣一條個體經營的謀生之道,也就可以不再依附官場、依附于任何個人,可以獲得類似近代自由職業者的身份;生活上、精神上更可以不受社會規範和傳統道德的束縛。
因此,唐伯虎又過着一種“放情詩酒,寄意名花”的放浪生活,得錢便買酒,與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張靈等,結伴郊遊,到野寺暢飲,或攜妓醉飲,流連風月,“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說起來,還可以振振有辭:“禮教豈為我輩而設!”這些都反映出明代中後期市民階層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他們可以公開宣稱“好貨”、“好利”、“好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成了晚明社會的一種時尚。
流風所及,連文人、士大夫也熱衷于此,趟這場混水,何況本來就市民氣十足的唐寅之流。
唐寅用出售書畫掙來的辛苦錢,也是引以自豪的幹淨錢,修築了“桃花庵”,成為他後半生的溫柔鄉、歡樂窩。
唐寅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取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寓意,将自己的栖身之處,視為“世外桃源”,借以自我陶醉,尋求精神解脫。
唐伯虎在勾欄裡結識了官妓沈九娘,兩人情投意合,很快結為連理,九娘對唐寅十分敬重,體貼入微,堪稱唐寅的“紅粉知己”,成了“桃花庵”出色的女主人,為唐伯虎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名字就叫“桃笙”,伴随着“桃花庵”的笙歌而生,也算有緣。官場失意,卻畫場得意、情場惬意,唐伯虎堤内損失,堤外補。
唐寅是個傑出的畫家,他和當時著名畫家沈周、文微明、仇英,史稱“明四家”。唐寅畫名滿天下,求他一幅畫實在不容易,但是,說不容易也容易,看你懂不懂門道。
他終日和朋友在桃花庵歡飲,酒酣興至,便當衆揮毫。求畫者要在這時候伺機趕來,與唐寅把酒暢飲,盤桓終日,才能求到一幅畫。所以,當時流傳一句民謠:欲得伯虎畫一幅,須費蘭陵酒千盅。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澄懷本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