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這和那
暮春三月,草木萌發,大地生機勃勃。南朝梁時文學家丘遲曾寫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草長莺飛正是此刻自然世界。
《論語》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一向嚴肅的孔子,也贊賞春日郊遊之趣。
暮春者,宜登山、郊遊、踏青、風筝、植樹等。再過幾天,春風間歇,暑期漸長,就無計留春住了!抓住春天的尾巴,莫辜負這暮春三月啊!
莺飛草長時,尋一空曠地,手牽風筝,任其在春光裡翺翔,在春風裡蕩漾。這自由動人的景象,在千年前就出現于大江南北了。
至今,在中國許多地方,依舊有清明放風筝的習俗。滬地有諺語:“三月三,放風筝”,“楊柳青,放風筝”。
在某些地方,放風筝有“放晦氣”的寓意。民間有如此說法:風筝送上空,斷線任其飄逝,能将把一年病痛煩惱帶走。
放風筝,或牽線奔跑,或仰首遠望,既能享受暮春喜悅情趣,還能強身健體。
《紅樓夢》七十回,大觀園姐妹們将螃蟹、美人、大魚、大紅編蝠、鳳凰、沙燕等風筝放入天空。那時節恰是暮春三月。可見至少在曹雪芹的年代,風筝制作技也已達很高水平。
曹雪芹還寫了一本《南鹞北鸢考工志》,講述風筝紮、糊、繪、放的一般理論,彩繪風筝圖譜,收集關于紮、繪風筝的歌訣。
風筝制作技藝代代流傳,如今較有名的有山東濰坊、北京、天津、拉薩、江蘇南通等流派。
紅蜻蜓,北京紮燕風筝。作者:費保齡,創作年代:1970s,規格:94×120cm,材質:絹
出水芙蓉(雛燕),北京紮燕風筝。作者:費保齡,創作年代:1990s,規格:70×50cm,材質:紙
衣錦蝶,北京哈氏風筝。作者:哈亦琦,創作年代:1990s,規格:15×19cm,材質:紙
鴛鴦魚,北京哈氏風筝。作者:哈亦琦,創作年代:2004(複制),規格:40×35cm,材質:紙
蟬,江蘇風筝。作者:李煥臣,創作年代:1980s,規格:110×36cm,材質:絹
風筝圖片來自中國美術館網站,版權屬于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