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一
風高浪急,天昏地暗,駱賓王和徐敬業的舊部,一起乘坐在逃亡高麗的船隻之上。他曾經遭遇了百般險困,沒有想到眼前的滾滾江水,也要攔阻他。他來到了船頭,茫然地環視着周圍的群山峻嶺,他的安身之處到底在何方呢,他從未想清楚過這個問題。
拔劍的聲音在駱賓王的身後響了起來,他回頭一看,所有的将領都拿劍指着他。看來他不用再想自己的安身之處了,這艘船恐怕就是他生命的盡頭。人們在面臨存亡之境時,心裡充斥着多是不甘心與懊悔,此時的駱賓王也是一樣。
濁世中人都曾有年少成名的美夢,駱賓王曾經實現了大多數人一生都難以兌現的夢想。可是此時的他卻對年少成名感到深深的後悔,假如他年少未成名,他也不會落到如此境地。
駱賓王出生寒門,但是他卻是一名神童,七歲就能寫詩。有一天,他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聰明伶俐,就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之後駱賓王跟着客人來到了附近的池塘,客人有意試試他的才華,便讓駱賓王以池塘裡的白鵝作詩。
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便脫口而出了一首《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此詩動靜相生,将鵝描繪得活靈活現,客人對駱賓王稱歎不已,連呼“神童”。至此之後,駱賓王“神童”的美譽就傳遍了十裡八鄉,人們都相信這位孩子将來必有大作為。
成年後的駱賓王一入社會,又引發了社會的輿論。他作了一篇《帝京篇》,當時的文壇稱之為千古絕唱。駱賓王因此年少成名,成為了世人仰望的存在。志得意滿的駱賓王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而他因性格直率得罪了考官,被惡意陷害導緻除名。
年少成名的人總以為自己才華蓋世,不懂得忍讓與謙卑。科舉落第則是駱賓王第一次嘗到年少成名的壞處,他也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畢竟年少成名的人也是自負的,不管錯與對,他都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此後的十餘年間,駱賓王憑借自己的名聲倒也謀得一官半職。他在長安軍中擔任過秘書郎,之後又離京前往豫州,進入了道王李元慶的幕府。他在這些不入流的小官位上,一晃就來到了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這是對人生成長階段的總結,也是未來道路的分水嶺。年少努力的人會踏上一個更高的高度,而年少無為的人會落到一個更低的低谷。駱賓王雖年少成名,但是這份名聲也摧毀了他,導緻他年少除了詩賦之外,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作為。
他注定要跌落到一個更低的低谷,年少成名很快給他讓他嘗到了第二次壞處。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名聲與現實境況的反差,導緻他選擇了逃避現實,辭職回到山東隐居。隐居的他除了感歎自己的懷才不遇,卻不曾做出任何付出的努力。
他苦苦等待着機會,他相信年少成名的自己注定生而不凡。他這一等就等了十一年,此時的他已經45歲了。人生的芳華已過,浪費了大半生。值與不值,恐怕他的心中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45歲的駱賓王,幸運地等到了自己的機遇。公元664年的冬天,高宗李治前往泰山封禅。當時山東文壇就推薦駱賓王寫歌頌高宗功業的文章,駱賓王寫了一篇文采卓絕的《請陪封禅表》。
高宗大悅,于是提拔駱賓王為東台祥正學士,負責校理朝廷圖籍。駱賓王很快嘗到了年少成名的第三個壞處,成名帶給他的是故步自封,他不懂得迎合社會的人情世故。被名聲推上天的駱賓王又豈會彎下自己的身段,與這個世界多接觸呢。
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這樣的駱賓王顯然很容易得罪人。兩年之後,駱賓王就被誣陷,導緻再次被罷官。他孤零零地在長安又生活了幾年,個中心酸隻有他自己能夠體會。直到他52歲時,西南戰事激烈,他請求跟随薛仁貴從軍出征。
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他開始了自己鐵馬金戈的軍旅生涯。在他從軍的期間,是他詩作的黃金時期。不管是“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還是“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都是作于這一時期。
他還給朝廷寫過幾道“報捷書”,而正是這些書信,讓駱賓王再次得到了朝廷的賞識。回到長安不久的他就出任朝廷侍禦史,官居六品,這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職務。年少成名的人始終不懂屈伸之度,他不久後又遭彈劾,锒铛入獄。
幸運地是,朝廷改元,不久大赦天下,駱賓王因此逃過一劫。不久之後駱賓王來到了揚州,而從此刻開始,他的生命開始倒數。揚州的徐敬業,世襲英國公,他看不慣武則天,于是在揚州發動了兵變。
徐敬業得知駱賓王在揚州後,就邀請他一同共事。駱賓王被成功說動了,畢竟成事後就能擁有滔天的權位,誰又不心動了。于是他寫了一篇《讨武曌檄》,痛斥武則天的罪惡。這是年少成名帶給他終極的壞處,年少成名的人總覺得自己終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完全不顧現實和時代的發展。
徐敬業不久之後就兵敗了,而駱賓王跟着徐敬業的舊部逃往了高麗。他的思緒再次回到了眼前,他後悔自己寫了《詠鵝》,後悔自己的年少成名,可是已經于事無補。當一股冰冷進入他的身體之後,他絕望地離開了這個給他太多美譽的世界。
我們都習慣說:“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那麼就可以獲得自己愛而不得的愛情,脫離日複一日的工作。”可是年少成名的人又有幾人獲得了自己心中的幸福。如果我們缺乏社會經驗,成熟的處事之道,那麼年少成名就是可怕的深淵。摔下下的人,終究一生也再難爬上來。
矛盾的地方在于,少年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和成熟的處事之道,這需要時間和世事的打磨。那麼比起年少成名,我們更應該追尋大器晚成。成功别嫌太晚,畢竟空中樓閣終有摔下來的一天。
最後講一個傳說,我們經常看電視劇,會希望悲劇的故事結尾能夠改變,古人也是如此。他們不希望駱賓王如此死去,于是編寫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宋之問來到靈隐寺。他想寫一篇《靈隐寺》留作紀念,可是當他寫道;“鹫嶺郁岩峣,龍宮鎖寂寥”的時候,他思路枯竭了。這時,一個和尚聽聞之後,就說道:“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
宋之問頓時覺得靈光一閃,一氣呵成寫下了《靈隐寺》。第二天,他想拜老和尚為師,可是老和尚卻消失不見了。經過打聽之後,他才知道這名老和尚就是“初唐四傑”中的駱賓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