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視頻時,你是不是經常見到這樣的畫面:視頻博主們給鮮活的海鮮配上各種調料,用白酒低溫浸泡後直接食用,并稱“一口上頭”……
“生腌”指的是生食腌制,一般是将螃蟹、蝦、貝類等海鮮食材清洗處理後,加入白酒、豉油、蔥姜蒜、魚露、辣椒等調料腌制而成。
潮汕地區的生腌海鮮、江浙一帶的醉蟹,都是生腌美食的代表。
吃生腌可能有哪些風險?怎麼吃海鮮更健康?《生命時報》采訪專家為你解答。
受訪專家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教授 陳舜勝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卞華偉
中國注冊營養師 曹展
一口生腌吃進去多少風險?洗幹淨的海鮮與蒜姜末、辣椒、醬油、白酒、醋等材料混合,既保留了海鮮的原汁原味,也讓口感更嫩滑。
雖然生腌的味道鮮美,但并不推薦。食用生腌最大的問題在于食品安全。
寄生蟲
潮汕地區的寄生蟲病發病率比較高,生魚片、生螃蟹、生貝類等食物均是寄生蟲源頭。
淡水魚裡的肝吸蟲,海魚裡的異尖線蟲,是國内最常見的寄生蟲。
因此,淡水魚一定不要生吃,徹底加熱燒透是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緻病菌
水産品還可能感染緻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頭疼、腹瀉、發燒、腸胃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
此外,食用未徹底烹熟的海水貝類,有感染甲肝病毒以及多種病毒的風險。
很多人用酒、醋,或者其他調料腌制後,認為達到了消毒标準。
但高濃度酒和醫用高濃度酒精有差别,生腌食品浸泡的時間、濃度、深度可能都不達标,還是有很大風險。
3件事讓生腌更安全如果實在想要生吃,建議通過以下方法控制風險:
盡量不選河鮮
淡水水産比海鮮的寄生蟲、病菌感染風險更大。如果想生吃,盡量通過靠譜的渠道購買深海魚。
買回後可以先在零下20°C冷凍48小時,有助殺滅海水魚中的異尖線蟲,吃起來會更安全。
從正規途徑購買
我國生熟食品的國家标準不一樣,對生鮮食品的檢驗檢測更加嚴格。如果一定要食用或制作生腌食品,要在正規渠道購買達标的生鮮食材。
盡量到大超市等可信度高、信譽好的購物場所購買,其安全性更有保證。
關注海鮮安全
不同海區遭受污染的程度不一,建議食用前應對附近海域海鮮安全情況加以關注,避免在寄生蟲或者病菌高感染時期購買。
醫生提醒,如果經常生食海鮮,應定期到醫院排查有沒有寄生蟲感染。
營養專家教你吃海鮮海鮮可能是很多吃貨戒不掉的“瘾”。吃海鮮時,從加工到食用,做好這5件事才能安全放心。
戴手套處理海鮮
在捕捉或處理海鮮的過程中,要養成戴手套的習慣,不僅可以避免受傷,還可以避免細菌感染。
加工時生熟分開
加工過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闆、刀具等)的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徹底煮熟後再吃
海鮮類食物盡量不生吃,烹調時最好要熟透,烹調前後可加些食醋調拌。
魚、蝦、蟹、貝類,蒸煮時需加熱至100℃,持續30分鐘。
适合涼拌的海鮮要反複清洗幹淨後,在100℃沸水中焯燙數分鐘,以殺滅細菌。
吃海鮮要适量
海鮮中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質,不宜大量食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日吃魚、蝦類食物50~100克(不超過2兩)。
特殊人群謹慎吃
過敏人群:吃海鮮前先吃過敏藥并不能防過敏。如果因為過敏正在口服或外用抗組胺類藥物,吃海鮮可能影響藥效,甚至加重過敏症狀。
痛風人群:某些魚類、貝類以及蝦蟹有較多高嘌呤,如果再大量飲酒會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可能誘發痛風。▲
本期編輯:楊萌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