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通假字出現的時間

通假字出現的時間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18 16:10:01

通假字出現的時間?有人說,通假字就是古人寫的錯别字,這話對又不對下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通假字的來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通假字出現的時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通假字出現的時間(通假字的來曆)1

通假字出現的時間

有人說,通假字就是古人寫的錯别字,這話對又不對。下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通假字的來曆。

首先,古書中的通假字,是當時字彙量不豐富的産物

衆所周知,我國的漢字主要是由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組成。有的事物形象具體,為之造字相對容易。即使有的事物形象不夠具體,人們也可以通過圖像和筆畫的描述,為之創造一個會意字。問題是有些事物比較抽象,一時還沒有辦法創造出一個新字來描述它。于是,古人隻好從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中,借一個來使用。這就是同音或近音假借字的由來。

如東漢許慎所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意思是所謂假借,就是當時本來沒有那個字,但為了表達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的情況下,從已有的同音或近音字中,借一個來表達新的意思。像“令”字和“長”字,就屬于這種情況。這是許慎對同音或近音假借最形象的表述。

又比如“其”字。它是一個象形字,它的本意是“簸箕”,屬名詞。但後來古人把它假借為同音同字的假借字“其”,讓它兼顧了虛詞的性質。

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今欲舉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意即現在想成就大事情,沒有那個人肯定不行。在這裡,“其”是“那,那個”之義。

《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即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就一定先把他的工具準備好。“其”表示“他的”之義。

這是用“其”假借抽象字意的典型例子。因為當時還沒有表達此種意思的文字,所以人們隻能假借。正如清代學者孫诒讓所說:“天下之事無窮,造字之初,苟無假借一例,則逐事而為之字,而字有不可勝造之數,此必窮之數也,故依聲而托以事焉。視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則其聲也,聞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盡;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窮而通其變”。

意思就是說,假借字改變了當時造字跟不上用字的局面。被人們稱為“不造字的造字法”,反映了當時文字量不豐富的現實。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古書中的假借字是他們有意為之的。說它們錯别字,明顯是不對的。

其次,古書中的假借字,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産物

衆所周知,秦始皇時期,開展了一次“焚書坑儒”運動。運動之後,古書幾乎都被燒光了。到了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著之竹帛”。由于當時隻是依照背誦者的口音進行記錄,事後又疏于校對。記錄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者記錄者自身的理解不同,最終導緻了假借字的出現。

這種情況就是屬于“本有其字,而後假借其字以為它意”。意思是本來有這麼一個字,但當時的人一時未想起它,隻好用同音的另一個字進行代替。

例如,“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

“柱”,《說文》“柱,楹也。”王引之認為:“柱”,非謂屋柱之柱也,柱當為“祝”。《說文》: “祝,祭祖贊詞者。”

可見“強自取柱”中的“柱”是通假字,本字是“祝”,“柱”與“祝”意義不同。

又如:“狂者,非不武也。”(《呂氏春秋·大樂》)

“武”通“舞”。意即并不是不知道跳舞。

以上假借之字,音同,但意思已截然不同。顯然是記錄時,隻錄其音,未注意到它們之間的字意不同。對此,唐朝時的訓诂專家認為:訓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區别假借字的聲義不同。

最後,古書中的假借字,是當時地方方言在語言文字中的反映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方言複雜,加之古代交通不發達,或由于部族、諸侯的割據,不同地區的人往來很少,語言交流受到限制,在一些字的讀音上就會出現差異,反映到文字上自然就會出現差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