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食品安全”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一件事,就在7月17日,廈門海滄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食品安全領域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一黑心商家因在粽子裡添加有毒物質“硼砂”并售賣消費者被判有期徒刑六個月。又是一件“食品的非法添加案件”,在關注新聞的同時,我們更該明确其中的“内涵”。關注“硼砂食品”,培養“食安情商”,謹以此文送給熱愛健康生活的各位。
“硼砂”,為何物?
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硼砂是一種“以細小顆粒出現的礦物”,它是一種常見的“含水硼酸鹽礦物”,化學成分是“四硼酸鈉”,一般為白色或帶有黃、藍、灰、綠等色調,易溶于水且帶有甜澀味道。
硼砂中含有“硼”,所以它可以作為“肥料”來提高小麥等作物的産量,也能提高葡萄等水果的含糖量;另外硼砂本身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西瓜霜”中就含有一定量的硼砂。除了這些以外,硼砂在化學工業等領域同樣有多種用途,在殺蟲劑、防腐劑、除草劑、消毒劑、肥皂、玻璃等物質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為何要在粽子等食品中非法加入“硼砂”?
人在某些事情上總喜歡琢磨,在“硼砂”上同樣如此。有些不法商家發現在粽子、腐竹、涼皮、肉丸、面條等食物中添加硼砂,可以增加食物的“筋性(彈性)”,起到“增筋”和“防腐”的作用。
硼砂加入到粽子等食品中,更多是由于它的“堿性”,堿性有助于糯米等谷物中的澱粉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的充分伸展,這樣一來就會産生“更完美的口感”。
除此之外,用硼砂在生豬肉上塗抹可起到“保鮮”作用;在蝦類中塗抹添加硼砂還能防止其“黑變”,增加它的色澤美觀度。正因為有了這些“非法添加後的直觀作用”,很多不法商家才會铤而走險,獲取較大的利益。
硼砂進入身體,對于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觑:硼砂在食品的加工、制造過程中添加使用被稱之為“非法添加”。當硼砂進入人體之後,它會與胃酸發生反應并生成“硼酸”,此種物質會在體内蓄積(不易排出),很容易誘發“食物中毒”。
中毒較輕人群會出現感覺異常、食欲減退、腹痛、精神錯亂、視力障礙、體溫與血壓的下降、驚厥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由于尿毒症、休克等因素導緻死亡。用數據證明“硼砂的危害性”,硼砂對于大鼠的半數緻死量是“每公斤體重2.66克”,成年人一次性攝入硼砂1—3克即會誘發中毒,攝入超過15克就可能導緻死亡。
“硼砂”,早已“臭名遠揚”:
早在2008年,國家衛生部就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而硼砂就是其中的一員。
對于硼砂,“國際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也下了明确的定論:硼砂不适合作為食品添加劑。
一旦出現“硼砂中毒”,應該立刻就醫:
如果由于吃了某種含有硼砂的食物誘發中毒,患者應該立即就醫診療;一般醫生會采用立即催吐、喂開水或高錳酸鉀洗胃、通過硫酸鈉或液體石蠟進行導瀉等方式進行治療。
掌握技巧,學會辨别“硼砂食品”:相對而言,添加了硼砂的米類、面類以及腐竹都會變得更加的“鮮亮”,光澤度會有異樣感。
在粽子等食品中添加了硼砂,用手觸摸這樣的食品會有明顯的爽滑感,吃起來也會比正常的食品柔軟,“硼砂食品”的韌度更高,久煮不糊;通過鼻子分辨氣味,有些時候甚至可以在硼砂食品中聞到“輕微的堿味”。
購買食物要“留神”,培養“食商”很關鍵:
食物是入口之物,它的“安全性”值得一個人去關注。購買食品,不該貪圖小便宜,更不該“随心所欲”;一個具有“食商(吃飯的情商)”人,在購買食品的時候一定會選擇“正規渠道”,到有資質的大型農貿市場或正規的連鎖超市選購,避免到小作坊購買那些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手作食品”,拒絕購買“三無産品”,規避食品安全問題。
對于“商家”而言,也應該“提升自我”:制售食品的商家,“依法前行”是基本要求,“你們”應該不斷增加“專業的法律意識和常識”,嚴格遵照食品安全的相關标準開展生産經營活動,嚴禁在食品中添加不符合規定的有毒有害的“非法添加物(非食品原料)”,不耍小聰明,用法律和道德嚴格約束自身。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關于“生命安全”的一切問題,都是“大事情”。無論是粽子還是其他食物,“硼砂”都是其中明令禁止的“非法添加物”,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拒絕一味地追求口感,購買食品的過程中提高警惕;想要健康生活,唯有“收獲安全的營養”。
注:王思露原創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