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聞網評論(特約評論員 雪山網狐)據《荊州日報》5月31日報道,荊州市重大項目沙公高速北延段(荊州市繞城高速東北段)已納入議事日程。
在早期高速路網科學謀劃中,荊州是湖北省最早建成高速公路的地市之一。從1989年湖北省開始分段修建省内首條高速公路——宜(昌)黃(石)高速,到1995年雙向四車道宜黃高速荊州段通車運營,荊州見證了該路最初被稱為宜黃一級公路,因其屬全封閉全立交道路,後升級定義為高速公路,再後來其成為G50滬渝高速的重要路段,如今已是全省最為繁忙的高速公路路段之一。
荊州“六縱三橫”及繞城高速(圖中綠色環線)布局和規劃簡圖
在中期高速路網科學謀劃中,荊州首通高速公路近三十年來,以其占據“天元”位置的“得中獨厚”區位交通優勢,不斷加大高速公路建設力度,高速路網布局日臻完善。已初步形成“六縱三橫”格局,即縱向:S43孝洪高速、S86赤洪高速、G0421許廣高速、S53棗石高速、S61沙公高速、G55二廣高速,橫向:G50滬渝高速、S74武松高速(部分路段在建)、S88嶽宜高速+S13武監高速。
在近期高速路網科學謀劃中,荊州繞城高速則有效利用縱橫路網布局,與國家和省級高速公路共線使用。其中,西段及西北段将由二廣高速荊州段進行新建改線(含李埠長江大橋)形成,南段将依(在建)武(漢)松(滋)高速江陵和公安段(含江陵長江大橋)部分構成,東段為已建成沙公高速沙市和江陵部分路段,東北段将以沙公高速北延穿越長湖接二廣高速組成。
目前,滬渝高速宜黃段車流在繁忙中已顯得有些擁堵,其中武漢至仙桃段已在謀劃“四改八”項目,将道路拓寬擴建成雙向八車道。荊州段不僅因車流量超負荷導緻行車減速,而且紀南文旅區等部分路段已融入荊州城市建成區,改線擴容和二廣高速荊州段一樣也是勢在必行。可參考318國道荊州段“近城不進城”的繞城改道路線,高起點、高站位、高标準做好線路科學謀劃,以八車道标準修建荊州繞城高速東北段和西北段,其中東北段也為滬渝高速改線路段,西北段為滬渝和二廣高速改線共用路段。可借鑒江蘇省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設方式,以挖通長湖湖底隧道連接東北段高架路,以徹底避免若跨湖架橋對生态環境所造成嚴重破壞。可吸納複興大道城市快速路建設經驗,将改線後保留的滬渝和二廣高速荊州段老線改造為半封閉、半立交的城市快速道路。總之,通過不斷科學謀劃,加快推進荊州城市快速路由單線聯網成片,加快推進荊州高速公路路網由“縱橫交錯”向繞城“環線畫圈+射線延長”布局形态發展,彰顯出荊州現代化交通集聚輻射效應,最終将荊州打造成内暢外通的我國中部重要交通“樞紐之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