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梁平癞子鑼鼓在雙桂田園·滑石古寨景區表演。王耘農 攝
孤峰山頂,懸崖四壁,一座古寨在平壩上拔地而起。在重慶梁平區“雙桂田園·滑石古寨”景區,位于寨頂的戲台上,載歌載舞;戲台下,掌聲連連。
聽說寨子裡把非遺展演“搬”上了舞台,一大早,家住城區的市民龍關志也趕着來湊熱鬧。
8個擡工邁着整齊的步伐,領頭人起唱,其他擡工和腔,一群人用木棍擡着笨重的石頭,吆喝着前進。
眼瞧着擡工的背影漸行漸遠,舞台上,又忽而響起清新明快的村坊小調,一男一女,唱唱跳跳。
“來,看破竹取絲啰,比頭發絲還細。”那邊,曲終人散,這邊,75歲的梁平竹簾非遺傳承人方順康又開始忙活起來。
接連的表演讓龍關志目不暇接,歎為觀止。身為梁平人,平日裡總能聽到周邊人談起擡兒調、梁山燈戲、梁平竹簾。可同時目睹這三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一起表演,他還是頭一回。
梁平區新盛老街展演禮讓草把龍。蔣勝斌 攝
2017年6月,雙桂田園·滑石古寨成功創建為國家4A景區。紛至沓來的遊客,為景區帶來了不少人氣,但如何留住遊客,讓腳步“慢”下來,一直困擾着古寨營銷負責人肖涵的心。
梁平是重慶第一非遺大區,有梁平竹簾、梁山燈戲、梁平木版年畫、梁平癞子鑼鼓、梁平擡兒調等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禮讓草把龍、梁平張鴨子、高台獅舞等15項市級非遺,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好的市場,能不能将兩者深度融合?”梁平區文化旅遊委主任劉原稱,提升景區文化魅力,推動梁平全域旅遊經濟發展,就要用“活”非遺資源,趟出一條文旅結合的發展路子。
在此背景下,雙桂田園·滑石古寨引入梁山燈戲、梁平癞子鑼鼓、梁平木版年畫等“非遺”傳承人,并與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梁平擡兒調等非遺展演讓遊客在景區慢遊。劉娅莎 攝
每天,古寨的戲台,輪番上演,精彩不斷。“風景是固定的,但文化可以傳播出去。”肖涵說,以前,遊客沿着步道逛逛碉樓,看看風景,很快就走了。現在,非遺進景區,不僅讓文化留住了遊客,也讓遊客帶走了文化。
“沒想到,這麼火。”此起彼伏的掌聲和喝彩聲,讓賀志燦都難以置信。賀志燦是土生土長的梁平禮讓鎮人,同時也是癞子鑼鼓和草把龍兩項非遺的傳承人。在百裡竹海旅遊度假區,賀志燦帶領着20多人走龍步、跑龍圈、穿八字,把“草把龍”表演得活靈活現,成為了全場的焦點,許多遊客争先恐後,跟着學習和表演。
既要打好這張牌,還要讓“非遺”節目表演成為常态。近年來,梁平開設傳統戲曲小舞台,建立16處非遺展演基地,把梁山燈戲、評書、竹琴等具有表演特征的項目植入旅遊點,将木版年畫、土陶、土法造紙等非遺技藝放入景區展示,吸引遊客體驗,感受民俗魅力。
小遊客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梁平木版年畫制作。蔣勝斌 攝
2018年,梁平在景區的非遺展演達300餘場,直接參演的非遺傳承人及當地農民達500人,融入非遺元素的旅遊産品銷售收入達7000餘萬元。全年接待海内外遊客51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39.72%,89.39%。
“非遺文化更需要傳承。”梁平區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楊賢毅說,将非遺與景區完美結合,有助于推進旅遊産業的發展,也可以讓梁平“非遺”文化代代傳承,不斷發揚光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