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曆程?經過緊張激烈的商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日前在馬德裡閉幕大會再次為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也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從傳統的“以謀取利潤為第一要義”,轉向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步發展,讓自身的經營活動能夠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放眼遠期的“基業長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施耐德電氣曆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經過緊張激烈的商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日前在馬德裡閉幕。大會再次為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也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從傳統的“以謀取利潤為第一要義”,轉向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步發展,讓自身的經營活動能夠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放眼遠期的“基業長青”。
企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中堅力量,甚至是主力”的觀點,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近幾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生态挑戰日漸嚴峻的情況下,尋找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發展道路成為企業的“必選項”。
無論是老牌傳統企業,還是新興行業的新秀,都在嘗試通過數字化等新技術實現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提高生産率。新秀企業固然容易從一開始就選擇采用綠色技術和運營方式,很多傳統企業亦憑借深厚的積澱走在了履行社會責任、追求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前列。
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一直将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不僅全面運用數字化技術為自身經營和客戶業務提高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還充分發揮自身影響力,攜手朋友圈中的上下遊企業、客戶等合作夥伴一起實現高質量發展。
踐行承諾知行合一
今年9月的紐約氣候周活動中,施耐德電氣作出了三項減碳承諾,為關注氣候問題的大量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将原計劃2030年完成的“公司及業務生态系統全面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25年,而把“在運營層面實現淨碳排放為零”作為2030年的目标,并承諾到2050年實現供應鍊淨碳排放為零。施耐德電氣的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領先的供應鍊體系,其碳中和承諾無疑對控制全球氣溫升高有着積極的模範作用。
今年,施耐德電氣跻身工信部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入選國家綠色供應鍊示範企業、4家工廠榮膺國家級“綠色工廠”稱号,這為特别是中國的制造企業起到了良好的借鑒作用。
施耐德電氣每季度發布的《可持續影響指數報告》,圍繞氣候、循環經濟、道德、健康與權益、發展五個維度,制定了21項指标,用可量化的方式衡量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表現,以确保與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1)和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标保持一緻。為了提高全員參與積極性,這份報告還與集團5萬多名員工的工作績效直接挂鈎。今年第三季度施耐德電氣以7.08分的高分(滿分10分)提前一個季度實現了7分的年度目标。
帶動“朋友圈”引領變革
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不能單單依靠一家或幾家企業,隻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施耐德電氣憑借創新的數字化架構與平台EcoStruxure,已經幫助全球客戶減少了8800萬噸CO2排放量。例如,在與伊利乳業的合作中,施耐德電氣幫助其武漢黃岡工廠的運營效率提升了19%,能源成本降低5%,節約的碳排放量相當于多種植2.5公頃闊葉林。
面對龐大的供應商、合作夥伴等生态體系,施耐德電氣開展供應商評估,選擇績效表現“更可持續”的供應商,從而驅動上遊供應鍊的綠色轉型。而且,施耐德電氣還通過加入“控溫1.5°C業務雄心倡議”和全球契約領導小組,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的第17項——為實現目标建立合作夥伴關系貢獻力量。
如今,社會責任與技術革新、業績增長等因素一起,成為了政府、相關機構與公衆評定企業發展的重要考量。然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意味着放棄經濟效益,在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新的商機、建立創新商業邏輯、以綠色的方式創造更高價值,才是企業社會責任真正的價值所在。随着經濟全球化發展、新技術的加速應用與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已經從單一個體的行動,演變為企業與産業鍊上下遊、合作夥伴協同發展的事業。在這種相互關聯的網狀結構下,施耐德電氣率先垂範,與“朋友圈”一起為共同推動地球和環境的長遠發展不斷探索,積極行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