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中庸就慎獨?《中庸》特别強調誠,真誠的誠,當然也是誠意的誠,如何能做到誠呢? 《中庸》反複在講的就是君子慎其獨這個慎獨的功夫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在隻有自己知道的内心深處用功今天通過學習《中庸》的四個重要論述來繼續體會《大學》中所重點闡述的誠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做到中庸就慎獨?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庸》特别強調誠,真誠的誠,當然也是誠意的誠,如何能做到誠呢? 《中庸》反複在講的就是君子慎其獨。這個慎獨的功夫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在隻有自己知道的内心深處用功。今天通過學習《中庸》的四個重要論述來繼續體會《大學》中所重點闡述的誠意。
第一、《中庸》在一開篇就從慎獨的角度來為我們展現了何為誠意?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隐,莫顯乎微。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謹慎檢點,在大家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沒有什麼比隐蔽的東西更容易表現出來了,沒有什麼比細微的東西更容易顯露出來了。 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小心謹慎,遵守道德的規範。也就是說我們在他人能夠看得見的地方做得好還不能算作自己的意念真誠,當我們回到一個人坦誠直白的面對自己内心的時候,這時的真實想法才最能體現我們的誠意。
比如我們熱情的和一個人打了個招呼,但内心的想法卻是:我不喜歡這個人。我們看越是在這種細微的地方,越能體現我們的意念是否真誠。
那麼我們的誠意從何而來呢?又如何進一步提升意念真誠的程度呢?
第二、《中庸》繼續教誨我們: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品質。但是使自己達到誠是人為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意念的真誠是與生俱來的。
就像昨天學習過的《大學》原文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一樣的自然而然。但是因為我們會被後天的成長環境所影響,沾染上種種不好的習氣,所以需要努力去掉那些障礙住我們的不明和貪欲才能讓自己回到真誠。
那麼為什麼要讓自己的意念更加真誠呢?
第三、《中庸》教誨我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是貫穿一切事物的始終,沒有誠就沒有萬物,所以君子達到誠這個品質最為寶貴。
比如當一個人隻是在口頭上和别人說了一件事兒,而對方就立刻滿口答應這些事情其實是很難做成的。因為雙方的誠的這個層面都很低,所以需要提升自己意念真誠的程度才有能力擔當更重要的工作。
對此《中庸》也講到:誠則行,行則住,住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當我們的内心有了一份真誠他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之後就會逐漸的顯著,在顯著了之後又會發揚光大,而發揚光大之後就會感動他人,當人們的内心被感動之後,就會改變原有的認知和看法,使人們的認知改變、就可以感化人們向更高層面邁進。這就體現了我們的意念真誠的程度不斷提升,所能利益和影響他人的程度和範圍都會逐漸擴大。隻有誠意到了極緻才能化育天下。
第四、當我們的意念真誠到了極緻的時候《中庸》教誨我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真誠到了極緻,就可以預知未來。這并不是說我們有意的要去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而是因為真誠到了極緻就足以能夠洞察世間的規律。就像到了夏天就知道天氣會逐漸變熱,到了秋天就知道樹葉會逐漸脫落。一個能夠讓自己的意念足夠真誠的人能夠看清事物發展的規律。所以在他們的眼中隻有處處都是機會,處處都是藍海。
經典就是這樣總是在高處相見,從《大學》到《中庸》我們學習古聖先賢的諄諄教誨,就算是把所有經典的文字都背下來 經典的智慧也和自己無關,最關鍵的就是當下這一刻的行動、當下就誠其意這才是最了不起的。我們如何度過當下就是如何度過一天,就是如何度過一生。我們的誠意在哪一個層面,我們生活的品質就在哪個層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