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宛平南路600号”,上海人頓時心領神會。
這裡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徐彙院區),三級甲等精神衛生專科醫院,也是全國規模最大、業務種類最全、領銜學科最多的精神衛生機構。然而近年來,“宛平南路600号”一改其沉重苦悶的固有印象,成功“出圈”,不僅有“600号月餅”“600号畫廊”“600号口罩”,還經常出現在各種短視頻中,許多網友以此為樂,玩梗自嘲。
近日,“600号圖書”也來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聯合推出了一本《解憂心理:來自600号信箱的人生指南》。本書在百萬來信中精選27封,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各位醫生予以回信。它通過一來一回的書信形式,聚焦親子溝通、考試壓力、職場PUA、身材焦慮、慢性疾病等生活話題,将27個人生故事娓娓道來。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共鳴,并獲得來自“宛平南路600号”的專業解答。
《解憂心理:來自600号信箱的人生指南》
既有普羅大衆,也有“折翼天使”
可以看到,人們的精神困擾五花八門,各種各樣。有被食物和身材所掌控,因減肥而活在焦慮中;有的總是在深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并出現脫發、臉色晦暗等健康問題;還有的苦惱于如何和孩子相處,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好爸爸等等。
比如在《好好說出的才是愛的語言》一文中,初一學生小糖特别苦悶和無助,學習成績稍有下降,媽媽就特别緊張,各種埋怨。醫生接到小糖的信件後,一方面分析了媽媽的性格與她是有區别的,另一方面從溝通藝術角度介紹了怎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溝通,并以小糖的生活為例子做了解讀,最後總結出“隻有好好說出口的話才是愛的語言”。
從章節的角度講,這本書前四個章節涉及普通民衆所面臨的心理困惑。其中包括了兒童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系調節、學業壓力應對、遊戲障礙處理,也包括了青年壯年期的職業壓力管理、人際關系調整、人生目标确認,還有老年期的生活适應、價值體現、面對衰老等内容。後幾個章節,講述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識别和應對。
“所以這本書受衆比較廣,既有普羅大衆,也有‘折翼天使’,希望能給不同群體的讀者帶去一些人生和生命的理念。”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本書主編喬穎說。
心理學上有一個“安全島嶼”
剛接到出版社有關心理問題科普書的編撰邀約時,喬穎就想,當下市面上有這麼多相關的書籍,到底應該用一種怎樣的方式來寫?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一個高中生家長打來的心理熱線求助:“醫生,我的孩子覺得活着沒有意義,他已經說了好幾次想要放棄生命,他隻有16歲啊,我該怎麼辦?”在給家長進行心理建設和指導的同時,喬穎冒出了一個念頭:“這本書可以以問題為導向,給人們一些實際的指導。”
“在醫學領域,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像精神醫學和心理學這樣接近人文,貼近人心。”喬穎稱,最後,團隊決定用類似“信箱”的形式呈現收到的求助、遇到的案例,讓醫生們用書信的方式回複大家,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
心理學上有一個“安全島嶼”的說法。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内心會住着一個“内在的小孩”。這個小孩有時很自私,有時很可愛,有時很調皮,有時很暴躁,有時很叛逆,有時很溫順,有時很固執。小孩時不時地會出來玩耍,如果這個玩耍的地方能滿足他的需求,他會覺得很幸福。這個地方就是“安全島嶼”。
喬穎希望,這本書能以一個個真實溫情的故事講述各類專業心理知識,幫人們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找到專屬于自己的“安全島嶼”,一個真正能夠袒露心聲、放松心情的地方。
“600号口罩”
書中雲遊“600号畫廊”,最幹淨的心靈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解憂心理:來自600号信箱的人生指南》裡的插圖。去年夏天,“600号畫廊”的開辦讓許多人精神一振。當時展出的畫作均來自“病人藝術家”,他們年齡從三四十歲到七十多歲不等,畫作用蠟筆、馬克筆、水彩完成,題材天馬行空。
《解憂心理:來自600号信箱的人生指南》附有的全彩插圖也都選自“600号畫廊”的患者作品,它們多為抽象風格,線條簡潔明淨,顔色單純,筆法稚拙,有些還能用畫講出一個出其不意的故事來。與受過訓練的藝術家們表現不同,精神障礙患者的表現不僅自由,而且也更接近人心靈深處的世界。他們的表現是自覺自發的,也沒有任何功利目的,這才使得他們作品中流露的精神顯得無比透明與潔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