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他們個個飽經滄桑,幾度沉浮,但不羁歸不羁,狂放歸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們各自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八種高度,八種智慧!
1.韓愈:讀書,寫字,是為了保持節操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原毀》
一個真正的君子,他必定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對待他人寬容而簡約。對自己嚴格全面,就不會發生懈怠。對别人寬容簡約,别人都樂意做好事善事。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進學解》
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敗壞。
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 ——《進學解》
讀一部書,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邏輯,從而提出綱要,鈎出精義。
2.柳宗元:通達世務,剛正不阿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馬退山茅亭記》
美是在人對事物的領悟之上得以體現,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人的領悟,也就無所謂美。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狀,去來之不可常。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凡人們的話都是這樣說的:盛衰禍福都是互相依存、來去不定的。
3.蘇轼:用一生把苟且活成潇灑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晁錯論》
自古以來能夠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僅僅要有超凡出衆的才能,還一定要有敢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上梅直講書》
人不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富貴,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貧賤的處境。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策别第十》
要有所獲取,就一定要有所舍棄;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寬容。
4.蘇洵:為将之道,當先治心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心術》
忍一忍就可以抵禦急躁和魯莽;沉着冷靜,就可以控制沖動。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綱舉;用心于詐,百補而千穴敗。 ——《用間》
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猶如綱舉日張一樣,響應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詐上,作事好像是補了一百處漏洞,而又出現上千處漏洞一樣,防不勝肪。
5.蘇轍: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遠者。 ——《上皇帝書》
世界上無不是從下處開始而後登得很高,無不從近處開始而後能到遠處的。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緻。 ——《上樞密韓太尉書》
認為文章是氣形成的,然而文章不可能學習就掌握,氣則可以通過涵養而得到。這是從孟子的“養氣”說發展而來的。蘇轍直接說,文章就是作者氣的有形體現,所以把氣養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三論分别邪正劄子》
懷着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6.歐陽修:凡事沉住氣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甯可艱于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論任人之體不可疑劄子》
任用人的道理,關鍵在于不去懷疑(他),甯肯在選擇人的時候花些艱難的功夫,也不可以輕易地任用(某人)卻不去信任他。
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泷岡阡表》
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
7.王安石:無限風光在險峰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遊褒禅山記》
道路平坦距離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道路艱險而又偏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别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輔助,也不能到達。
8.曾鞏:做正經人,幹正經事
吾君優遊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醒心亭記》
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不用刑罰,我們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沒有怨恨,天下的求學的人都賢德有才能,邊遠夷族鳥獸草木生長都适當合宜,這才是歐陽修的快樂。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邊,難道是歐陽公的快樂嗎?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贈黎安二生序》
隻知道信奉古訓,卻不懂得迎合當世;隻知道立志于聖賢之道,卻不懂得随同世俗。這就是我為什麼困頓到現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來源:作文素材快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