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将向法國支付12.45億歐元(約87億元人民币),以避免因逃稅行為被刑事起訴。
此為法國有史以來,與納稅方達成的金額最高的逃稅糾紛和解協議。
巴黎法院确認批準麥當勞支付5.08億歐元公益罰款。
麥當勞在法國有約1500家門店。
法國稅務機構2014年開始調查麥當勞在法國的稅務問題,懷疑麥當勞在2009年至2020年期間以不正當方式将其在法國的收入轉至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母公司名下,人為降低在法國的應稅收入。
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巴拿馬、盧森堡……
這些普通老百姓不一定知道的地名,是衆多富豪和他們的會計愛用的“避稅天堂”。
據統計,全球主要國家,每年以避稅為目的轉移到這些地方的資産達21萬億美元。
由于後邊“0”太多,超出網頁計算範圍。
這麼多的錢,對小編來說,那隻能是個零比較多的數字了……
麥當勞遍布全球六大洲119個國家,擁有約32000間分店,在很多國家代表着一種美式生活方式。
法國以本國飲食文化為榮,很多人敵視麥當勞,視它為美國生活方式入侵代表。
麥當勞隻是在歐洲面臨長期稅務調查的幾家跨國公司之一。他們都被指控通過在業務部門之間使用特許權使用費來轉移利潤或其他方式進行避稅。
相似的多起案件中,有一些在法庭上受到了嚴厲的對待。
顯然,在歐洲做大生意,總有“吐”回去的那一天。常看财經新聞的網友對歐洲三不五時的反壟斷罰款應該已經司空見慣了,蘋果、亞馬遜等我們熟悉的企業,都曾面對歐盟國家的巨額罰款。
本月16日,麥當勞發布聲明表示:樂見此法律糾紛告終,承諾“盡一切努力遵守法律”。麥當勞還曾表示,法國是最歡迎麥當勞餐廳的國家之一,
其實,早在2018年,歐盟監管機構曾一度認為,麥當勞的做法是合法的,因為其做法并未給麥當勞帶來相對于在盧森堡運營的其他公司的不公平優勢。
然而,法國人無法接受麥當勞的這種做法。2019年,同一金融檢察官與谷歌達成協議,谷歌為這份協議支付超過9.65億歐元的補稅和罰款,以解決其在法國的稅務糾紛。
接下來,為廣大和小編一樣的普通人科普一下,富豪們通常是怎麼避稅的。
● 搭橋術,借道第三方搭橋轉移利潤,也就是在跨國交易中介入第三方,利用避稅地倒置收購、構造“導管公司”或“踏腳石”公司等三種操作實現。
● 重複術,多種計費增加稅前扣除,通過不同途徑對同一事項進行多次處理。例如可以通過多頭簽訂框架式合同,模糊費用邊界實現重複收費等手段。
● 隐形術,隐形關聯交易避開關注,在關聯交易中增加非關聯的中間環節,或者将不合理的關聯交易隐蔽化,構成隐形關聯交易,避開監管部門的關注。
● 轉化術,轉化表面形式以少繳稅款,企業通常會将貿易類型、勞務性質、合同内容或雇傭形式等進行各種轉化,最終實現轉移利潤和少繳稅款的目的。
上面提到的,隻是富豪們彎彎繞繞中的冰山一角。
想到麥當勞這筆高達87億的“和解金”,小編不禁好奇,麥當勞全球32000餘個門店,每年要賣出去多少漢堡薯條麥旋風,才能賺這麼多錢。令小編沒想到的是,漢堡能賺錢,但麥當勞并非隻靠漢堡賺錢。
1997年的麥當勞創始人克羅克在演講裡面講,其實我真正的生意是房地産。
麥當勞把快餐的利潤分給了加盟商,然後去賺裝修費和賦能系統的錢,門店要交營業額4.5%作為系統管理費,這一項平均每一年創收330個億,而上面這兩部分的收入隻占麥當勞總利潤的50%。另外一大塊呢,就是商業地産。全世界最大的商業地産公司,不是西蒙,萬達,而是麥當勞。
從麥當勞2020年财報可以看到,麥當勞的直營收入為81.39億美元,特許經營(加盟店)收入達到107.26億美元。在麥當勞的老家美國,加盟店收入比直營店多一倍。
加盟店的營收細則中,租金收入是最高的。
麥當勞的加盟方式是:在找到加盟商之前,總部先物色好最适合開店的地段,把麥當勞建起來,再把店面帶招牌帶設備,整體轉租出去。
門店的租金不是固定的,一般來說,特許經營使用費為營利的4%左右,而租金抽成比例則達到10%。
在國貿和三裡屯各有一家麥當勞,國貿麥當勞每月營收100萬,三裡屯隻能營收50萬。那麼,即使兩地地價差不多,他們的“租金”也會差出整整1倍。
不得不說,我們對快餐生意的了解還是太少了。
最近,你還去麥當勞吃巨無霸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