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經典名句博學識文?原文: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論語經典名句博學識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原文: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
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白話:
子張問道:“令尹子文三次當令尹,不見他有喜色。三次罷免,不見他有愠色。他自己當令尹時的舊政,必然告訴接替他的新人,如何呀?”
先生說:“可算是忠了。”
子張說:“好算仁人了吧!”
先生說:“那隻是這一事堪稱為忠而已,若問其人那我不知呀!但哪得為仁人呢?”
子張又問道:“崔杼弑齊君,陳文子當時有馬四十匹,都抛棄了,離開齊國,到别國去。他說:‘這裡的大臣,也像我們的大夫崔子般。’于是又離去,又到别一國。他又說:‘這裡的大臣,還是像我們的大夫崔子般。’于是又離去了。這如何呀!”
先生說:“可算是清了。”
子張說:“好算仁人吧?”
先生說:“那隻這一事堪稱為清而已,若問其人,那我不知呀!但哪得為仁人呢?”
錢穆先生注解:
未知,焉得仁:此處未知,仍如如上有二解:一說,文子所至言猶吾大夫崔子,其人似少涵養,或可因言遭禍,故是不智。此說之不當,亦如前辨。另一說,僅知其清,未知其仁,辨亦如前。蓋就三去之事言,若可謂之清,而其人之為成德完人與否,則未知也。蓋忠之與清,有就一節論之者,有就成德言之者。細味本章辭氣,孔子僅以忠清之一節許此兩人。若果忠清成德如比幹、伯夷,則孔子亦即許之為仁矣。蓋比幹之為忠,伯夷之為清,此皆千回百折,畢生以之,乃其人之成德,而豈一節之謂乎?
我的感悟:
陳文子的品質清白正直,不屑與亂臣賊子為伍。清白正直和忠于職守是今天為政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的品質。仁的概念要有忠,要有清,還要有義,還要有道,還要有德,還要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不光要成己,還要成人,還要成就萬事萬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