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谷雨的習俗

描寫谷雨的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1:55:36

“谷雨收寒,茶煙飏曉,

又是牡丹時候。”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4月20日4時33分

将迎來“谷雨”節氣。

此時節,

楊花飛舞,柳絮飄揚,

牡丹吐蕊,百谷茁長,

正是萬物靈動的大好時光。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1

· 關于谷雨 ·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于每年公曆4月19日—21日交節。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谷雨三候

谷雨一候萍始生:萍,因為“與水相平故曰萍”。“萍始生”雖特指萍,但亦是水生植物集體春生的代言物。

陽春三月,有兩組最經典的“相逢”,一是清明時節風與花的相逢,一是谷雨時節萍與水的相逢。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2

谷雨二候鳴鸠拂其羽:鳴鸠拂其羽,是說布谷鳥翩翩起舞。布谷鳥是古代的春神,鸠鳴春暮,“鳴鸠拂其羽,四海皆陽春”。

在人們看來,布谷鳥獨特的叫聲,似乎是在催耕。但在生物學者看來,布谷鳥的啼叫,隻是宣示領地的聲音。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3

谷雨三候戴勝降于桑:古時立春時,女子按照某些春天品物的形狀剪裁出各種飾物,戴在頭上,稱為“春勝”。

戴勝鳥羽冠高聳,鳴叫時羽冠起伏,就像是戴着春勝一般,所以人們将其稱為“戴勝”鳥。所謂戴勝降于桑,是說戴勝鳥在桑樹上築巢孵育雛鳥。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4

谷雨·詩篇

01

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暖屋生蠶蟻,喧風引麥葶。

鳴鸠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谷雨春光曉》

02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唐)齊己《謝中上人寄茶》

03

谷雨初晴緣漲溝,

落花流水共浮浮。

東風莫掃榆錢去,

為買殘春更少留。

——(宋)史徽《大觀間題南京道河亭》

04

紅紫妝林綠滿池,

遊絲飛絮兩依依。

正當谷雨弄晴時。

射鴨矮闌蒼藓滑,

畫眉小檻晚花遲。

一年彈指又春歸。

——(元)仇遠《浣溪沙·紅紫妝林綠滿池》

谷雨·習俗

【食香椿】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5

谷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采香椿也是充滿樂趣的春事之一。

【品谷雨茶】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6

谷雨茶,即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這個時節的春茶滋味鮮活、香氣宜人。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辟邪、明目等。

【賞牡丹】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7

谷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牡丹花也因此被稱為“谷雨花”,于是有了“谷雨三朝看牡丹”的風雅習俗。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地多于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觀賞。

【沐浴】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8

在西北地區,舊時,人們将谷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沐浴“桃花水”可消災避禍,後來又衍生出射獵、跳舞等慶祝活動。

【走谷雨】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9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幹脆到郊外閑庭信步走一圈,寓意親近自然,強身健體。

【祭倉颉祭海】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10

在陝西白水縣,“谷雨祭倉颉”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而對于漁家而言,谷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因此有祭海習俗。

谷雨·飲食

谷雨後,空氣濕度增大。多食用舒筋骨、溫補氣血的食物或一些清淡湯品,以期達到滋陰養胃的效果。

早晨起床,飲一杯清水少吃辛辣油膩,忌生冷飲食。适量飲用綠豆湯、赤豆湯等,防止體内積熱。

描寫谷雨的習俗(這些習俗和詩句請講給孩子聽)11

春天正是萬物欣欣向榮的時候,人們也要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早起,不熬夜。适當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古人認為,肝屬木正好與春季相應。此時要保持心情舒暢,不宜過分勞累,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發怒,保證肝髒健康。

内容來源 | 新華網、央視新聞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