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渠道
(一)微信公衆号
與就業App
一些公衆号如青法在線每天會轉載彙總律所的招聘、實習信息,更新及時,但是發布者大多是一線城市的知名律所,因此求職門檻相對而言可能比較高。如果大家更傾向于去某個城市實習,也可以關注地域導向性更強的公衆号,這類公衆号發布的信息更全面,崗位要求也沒那麼嚴苛。
公衆号每天推送的信息有限,相較之下,就業APP上招聘信息的體量更大,可以按地區、行業、職位、薪資等分類檢索,适合想廣撒網的人。以BOSS直聘為例,與轉載他方招聘信息的平台不同,BOOS直聘上的信息是用人單位自己發布的,也就是說,求職者可以通過直接私信聯系到HR,并進行及時有效的進一步溝通。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類似這樣的APP不在少數,用人單位魚龍混雜,因此求職者需要将平台的口碑也考慮進去,避免上當受騙。
(二)各省、市律師協會
官方網站
一般來說,各地律協官網都會設有“律所招聘”闆塊,有不少中小型律所會在此發布招聘信息,招實習生、律師助理、實習律師、授薪律師的都有。不同地區招聘信息的數量可能不同,如深圳律協就比廣州律協的要多很多,但凡是能在律協官網發布招聘信息的,至少真實性能夠得到保證。
(三)律所官網、
官方公衆号
如果已經有目标明确的律所,推薦去其官網或者公衆号上查看招聘、實習信息,通過提供的郵箱投遞簡曆以及自薦信,精準度更高。即便信息已經過期,或者部分崗位不太符合要求,這裡依然建議大家勇敢地去試一試,在簡曆上突出自己其他方面的優點。有些律所會将這些求職簡曆保存備案,待到日後有用人需求時會再聯系求職者。
(四)律所活動
一些律所會主辦案例分析、辯論賽等活動,或者組織律所開放日,可以以此為契機進入律所實習。當然這屬于曲線救國的策略,是否值得為此花費時間還需要慎重考慮。
(五)法學院實習培訓基地
專業實習是法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不少法學院會尋求與律所合作建立實習培訓基地,定期安排學生過去實習。這些律所通常與合作的法學院具有一定淵源,或者關系較好,因此在校生可以找師兄師姐要一份往年本院的實習點名單,依據名單自報家門投遞簡曆,成功性可能會更高一些。
(六)校招、宣講會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律所來學校校招、舉辦宣講會,通過宣講會可以更好地了解律所,大概判斷出該所的執業領域、行業地位、團隊概況等,非常推薦大家參加。今年由于疫情,絕大多數雙選會都改為線上舉行,因此在學校的就業網站上或許還能找到律所之前發布的宣講會視頻。即便宣講會早已結束,在校生也可以選擇心動的律所投遞簡曆,申請短期實習。
(七)熟人内推
通過熟人内推,可以極大地減少實習申請的難度,有時甚至就是幾句話的事。如果雙方不太熟或者你不好意思開口請托,可以退而求其次,委婉地請對方幫忙留意招聘信息,看到時随手給你推一下。潛台詞大家都懂,願意幫你的自然會積極幫你聯系,不願意的也很好下台,彼此不會尴尬。如果是短期實習,非常推薦熟人内推這種方式,因為這樣可以被律師看重,得到更多鍛煉的機會。如果是長期實習,則建議慎重選擇。因為挂證實習乃至執業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詳見下文),有時熟人推薦的律所并不一定适合你,一旦涉及利益沖突會很尴尬,其他人待不下去了可以熬滿一年拿到證後拍拍屁股走人,但是你礙于人情可能更難開口。
二、律所實習中常見的坑
在律所申請短期實習與長期實習,期望值應當有所不同。前者是為日後就業豐富履曆,因此律所的名氣與口碑是要優先考慮的,而後者是在為執業做打算,考慮的因素應當更加實際。衆所周知,律師需要經曆幾年非常難熬的成長期,但并非這幾年熬過去之後未來就會前途一片寬廣。現實是殘酷的,如何彎道超車避免野蠻生長,是每個新人律師都迫切知道的,而有不少同行在一開始就不幸掉進了坑,被迫走了許多彎路。
(一)派駐崗位
所謂派駐崗位,就是去律所的顧問單位(公司、政府部門)常駐辦公,以便對方的法律咨詢及時得到解答。一般來說,被派駐的單位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在裡面可以學到企業管理模式、與各部門打好交道等等。但是身處派駐崗位,無法跟着律師學習辦案技能,屬于被放養的狀态,這對日後的獨立執業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非常不推薦。
(二)業務崗
所謂業務崗,就是去醫院、看守所等地為律所延攬案源,美曰其名開拓市場。這類工作有一套自己的話術,門檻極低,連沒學過法律的人都能做,根本不可能學到辦案技能,時間長了你會懷疑自己到底是實習律師還是做推銷的。當然,和當事人溝通的能力倒是會長進不少,但也僅此而已。
(三)專門做打假維權業務
所謂打假維權,并不是消保法上的知假買假,而是在知識産權領域的一種流水線式維權業務。例如,拿着某知識産權人的授權,在淘寶、天貓上搜尋侵權的店家,再去公證處做網頁證據保全公證,然後寫起訴狀遞到法院。這樣的案子标的額并不大,但往往侵權的店家特别多,每一個案子的法律關系單一,不同的隻有受理法院、被告以及賠償額,操作手段都是一個模式的,如同流水線作業一般。做這類案子,根本不可能學會辦案技能,純粹是被哪來當廉價勞動力。雖然打假維權獲利頗豐,但那是也是進了律師的腰包,因為你不能獨立辦案。并且由于案件衆多,沒有難度,可能連提成都不一定會有。
(四)規定服務期
律所是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單位,許多律所擔心将新人培養成才之後,新人會選擇跳槽更高的平台,因此實習前會在合同中規定1-5年的服務期。除非是平台特别好的律所,否則一定要慎重考慮,因為入坑容易脫坑難,誰知道進去之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我曾就服務期的問題請教過一位主任律師,他認為真正靠譜的律所應當靠情誼與待遇留人,而不是企圖用一紙效力不明的協議來約束自己的員工。
(五)不給工資,不繳社保
如果能去知名律所進行短期實習,那麼不給工資也值得去。可如果是挂證實習,律所依然不給工資甚至不給繳納社保的話,就要慎重考慮該所招聘的誠意了,很有可能對方隻是利用實習律師想學辦案技能的心理,剝削廉價勞動力。再轉念一想,給實習律師合理的待遇,既是對對方的認可與尊重,也是對自身實力的一種彰顯。這種連實習律師都要剝削的律所,很難指望其未來的發展能有多好,不去也罷。順便一提,前些年有很多律所在實習期不僅不發工資,還要反過來收實習律師的錢,美曰其名繳費式課程。稍微有點良心的律所會在入職前就将這件事說清楚,但也有律所會等到入職後再提出來。反正不是強制的,律師都挺忙,主動開課你不學,到時候可别怪我沒教。
(六)不注重知識管理
某些團隊的某個律師可能很強,積累了很多業務知識和實操經驗,但是團隊内沒有固定的培養模式,甚至沒有自己的知識庫。實習生進去所能學到的東西,一是靠自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二是通過師傅隻言片語的指點。這種指點或許很有幫助,但是不可避免地會不完整,更别說不是所有的師傅都樂于指導新人了,更多的恐怕還是提防徒弟搶飯碗、搶客戶的吧。當然,如今線上學習成為熱潮,領絡可以學到訴訟技能,梧桐樹下有很多非訴課程,一些基礎的知識都能通過自學掌握,因此這個坑我覺得還好。
(七)有留用機會
有很多大所在招聘信息的末尾會附上這樣一句話,“有留用機會”,看似是一種福利待遇,實際上隻是想讓實習生勤懇踏實工作,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畢業生拿着微薄的薪水,終于兢兢業業地熬到實習結束之後,卻因為各種理由被勸退。有留用機會,就是說也有機會不能留用咯。當然,本就不能留用的實習生可以不顧忌這些。
三、法學生應當選擇怎樣的律所
在律所申請短期實習與長期實習,期望值應當有所不同。前者是為日後就業豐富履曆,因此律所的名氣與口碑是要優先考慮的,而後者是在為執業做打算,考慮的因素應當更加實際。在投遞簡曆之前,需要先考慮選擇大所還是小所、做訴訟還是非訴。這些問題沒有對錯之分,隻能說是否适合自己,下面我将分别從正反兩個角度談談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選擇訴訟還是非訴
訴訟與非訴是從業務領域對律師的一種基本劃分,前者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律師形象,在法庭上揮斥方遒;後者則幾乎不出庭,主要與團隊處理一些如股權架構、公司并購重整等偏商事的業務,工作狀态更像是上班族。
訴訟律師與非訴律師都需要通過法考與律師職業資格考試,但一般來說非訴律師的準入門檻更高,對學曆與外語有很高要求。與之相對應的,非訴律師的起薪也遠高于訴訟律師,不必在成長期為生存擔憂。但從長遠來看,非訴律師畢竟是給團隊Boss打工,漲薪空間有限;而訴訟律師的收入來自于案源,與自己的能力挂鈎,撐死有本事的,餓死沒能耐的,上限挺高,下限極低。
靠案源吃飯的訴訟律師,一般在獨立執業之後處理的案件類型都比較雜,什麼都要會一點;而非訴律師與團隊協同工作,分别負責龐大流水線中的一個環節,專業但是片面。因此兩者的成長路線完全不同,訴訟律師需要不斷磨砺自己的辦案技能,将案子做精做細,同時廣泛參與社交活動。那些真正能賺到錢的案子,當事人選擇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信任,而不是你收費低廉亦或者辦公地點在法院、看守所的旁邊。非訴律師對自己日常負責的闆塊非常熟悉,但若是想從打工的變成雇人打工的,還需要将求知欲擴大到案件的全貌,了解得越全面越好。
(二)選擇大所還是小所
在其他行業,大平台意味着名氣大、前途廣,最重要的是高福利高薪資。而在律師行業,或許實習期大所更容易滿足新人的生活所需,但是對于那些能夠獨立執業的訴訟律師來說,案源報酬才是收入的大頭,平台大小并非決定性因素。
大所擁有更加完善的管理體制與培訓機制,團隊培訓可以幫助實習律師快速成長,但身處這樣的制度内,個人難免受到更多的約束。小所簡單靈活,大多采用師傅手把手帶徒弟的模式,一個人品好專業硬的老律師對新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律師終歸還是少數。除此之外,大所往往精細化分工,實習律師進去之後一般跟的是專門做某個領域業務的團隊,因此可以在該領域有更好的成長,但對其他領域則難免感到陌生。小所即便有部門劃分,但是律師還是各種案子都能做,因此跟着師傅可以接觸到各個領域的業務,可惜都很難精通。
綜上所述,與其糾結到底選擇大所還是小所,不如盡量為自己選一個靠譜的團隊或者師傅,這一靠運氣,二靠眼力。在面試時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建議大家多和律師聊一聊,有時在三言兩語間,就可以基本判斷對方的态度與性格。除此之外,律所的口碑也是重要考慮因素,在這裡我推薦一個網站——看準網,稍微有點名氣的律所都能查到,裡面員工評價雖然不一定客觀,但很真實,另外或許還能找到該所的面試信息與工資信息,對于求職者很有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