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後下場不怎麼好,但是并不妨礙我們一提起“紅頂商人”這個詞語,首先想到的便是胡雪岩。
從年幼失父的放牛娃到富可敵國的商海巨賈,很多人看到的是胡雪岩在政商兩道的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看到的是其無盡的輝煌,卻很少人會去思考“在商人并不受待見的封建社會裡,為什麼他能做到如此”?
毫無疑問,在“紅頂商人”這頂大帽下,蘊含的是無數次處理複雜的人際關系結晶出的智慧,或許這種隻會對于日益進步文明社會的發展來說“不屑一顧”,但是其中有些道理和技巧,卻卻能為後人留下些許啟發。
看完下面一則故事,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胡雪岩能成為頂級“紅頂商人”。
有一天,湖州知府王有齡曾經遇到一件麻煩事,他去拜見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卻說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見。
真是咄咄怪事,王有齡自上任以來,與上面的關系相當活絡,逢年過節,上至巡撫,下至巡撫院守門的,以及浙江官場各位官員,他都極力打點,竭盡巴結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歡喜,每次到巡撫院,巡撫大人總是馬上召見,今日竟把他拒之門外,是何道理?
百思不得其解的王有齡找到了他的老朋友胡雪岩,希望能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撫院打聽。”于是起身到巡撫院,找到巡撫手下的何師爺,兩人本是老相識,無話不談。
兩人來到城隍廟前的小酒館裡,要了幾樣菜,一斤老酒,對斟開來,天南地北暢談一番,最後,倒是何師爺忍不住了,他道:“胡兄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之酒,恐有所圖吧?”
胡雪岩一聽,也不隐瞞,就今日王有齡吃閉門羹之事問其緣由。
何師爺一一道來。
原來,巡撫黃大人聽表親周道台一面之詞,說王有齡所治湖州府今年大豐收,獲得不少銀子,但孝敬巡撫大人的銀子卻不見漲,可見王有齡自以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裡。巡撫聽了後,心中很是不快,所以就給了王有齡一些顔色。
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聖,與王有齡又有什麼過節呢?
原來,這周道台并非實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補道台,是巡撫黃大人的表親,為人飛揚跋扈,人皆有怨言。黃巡撫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實缺,怕他生事,念及親情,留在巡撫衙門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遷走後,周道台極力争補該缺,王有齡使了大量銀子,黃巡撫最終還是把該缺給了王有齡。周道台從此便恨上了王有齡,常在巡撫面前說王有齡的壞話。
王有齡知道事情緣由後,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見其好,也不見其壞,所以給巡撫黃大人的禮儀,還是按以前慣例。哪知竟會有這種事,得罪了巡撫,這烏紗帽随時可能被摘下來。
胡雪岩道:“事已如此,趕快給巡撫大人送一張我錢莊的摺子,就說早已替大人存有銀子入錢莊,隻是沒有來得及告訴大人。”
說罷,胡雪岩馬上掏出一張空摺子,填上兩萬銀子的數目,派人送給巡撫院黃大人。
果然,那差役回來後,後面還跟着巡撫院的一個差役,說是巡撫黃大人請王大人到巡撫院小飲。
胡雪岩舊居
此事過後,胡雪岩依然放不下心來。
他對王有齡說:“大哥,病根不除,難以痊愈。十個說客不及一個戮客,有周道台這個災星在黃大人身邊,早晚總會出事的。”
王有齡何嘗不知,隻是周道台乃黃大人表親,打狗還得看主人,如果真的要動他,恐怕還真不容易。
胡雪岩道:“大哥也不必着急,等我先去打探打探周道台的底細。”
當天夜裡,胡雪岩寫了一封信,附上千兩銀票,派人送給何師爺,何師爺半夜跑過來,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談了一陣,然後告辭而去。
次日晨,胡雪岩眉飛色舞地來到王有齡府上對王有齡道:“大哥,此事有計較了。”
原來胡雪岩通過何師爺得知,周道台近日正與洋人做生意。而且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是軍火生意。做軍火生意原本也沒有什麼,隻是周道台犯了官場的大忌。
原來,太平天國之後,各沿海省份紛紛辦洋務,大造戰艦。
浙江财政空虛,無力建廠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國購買炮船。
按道理講,浙江地方購船,本應通知巡撫大人知曉,但浙江藩司與巡撫黃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離,各不相讓,買船這是也沒跟巡撫說。
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軍機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師,正因如此,巡撫黃大人對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過問,隻求相安無事。
然而這次事關重大,購買炮艦,花費不小,從中回扣不下十萬,居然不彙報巡撫,所以藩司也覺得心虛。雖然他在朝中有靠山,但這畢竟是巡撫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決定拉攏周道台,一則周道台能言善辯,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則他是黃巡撫的表親,萬一事發,不怕巡撫大人翻臉。
周道台财迷心竅,居然也就瞞着巡撫大人答應幫藩司同洋人洽談。
這事本來做得機密,不巧卻被何師爺發現了。何師爺深知事關重大,也不敢聲張,今日見胡雪岩問及,加之他平素對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盤托出。
王有齡聽後大喜,主張原原本本地把此事告訴黃巡撫,讓他去處理。
胡雪岩卻極力反對,表示萬萬不可。他告訴王有齡,大路朝天,各走半邊,如果強要斷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況且傳出去,人家也當我們是告密的小人。
兩人又商議半晌,最後決出一條萬全之策。
《胡雪岩》劇照
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夢,突然被敲門聲驚醒,心中很是氣憤,打開門一看,卻是巡撫院的何師爺。
他強壓怒氣問道:“不知何兄半夜敲門,有何見教。”
何師爺道:“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呀!”
周道台道:“何兄,我有何心驚,這玩笑開得有些不妥了吧?”
何師爺把手中的兩封信交給周道台,道:“你好好看吧。”
周道台打開信一看,頓時臉色刷白,原來這竟然是兩封告他的信,信中曆數他的惡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購船一事。
何師爺告訴他,今天下午,有人從巡撫院外扔進兩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師爺路過拆開信一看,覺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來通知他。
周道台一聽頓時魂飛魄散,連對何師爺感激的話都說不出來。他暗思自己在撫院結怨甚多,一定是什麼人聽到買船的風聲,趁機報複,如今該怎麼辦呢?那寫信之人必定還會來報複。
何師爺道:“周大人,你有幾顆腦袋,敢在黃大人眼皮底下幹這種事!況且買船之事,黃大人早晚會知,那時縱然他拿藩司沒辦法,還不可以拿你開刀?藩司之意也在于此,一旦事發,你就成了替罪羔羊。”
周道台聽得汗如雨下,平時自诩機靈過人的周道台,如今竟拿不出個主張,連聲說:“如今怎麼辦,如今怎麼辦呢?”
何師爺道:“既然已和洋人談好,如果失約,洋人定會不幹。不如你把這事告訴黃大人。”
周道台搖搖頭:“遲了,遲了,黃大人定會怪我越職僭權。”
周道台怕被怪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他也舍不得買船中間的幾萬兩銀子的回扣,如果由巡撫親自來辦,那肯定沒他的份兒。
何師爺道:“事到如今,隻有一法可解。”
周道台道:“先生不必賣關子,快快道來。”
何師爺道:“巡撫大人所恨者,乃藩司,并不反對買船。如今同洋人已談好,不買也是不行,如果真要買,這筆銀子巡撫院府中肯定是一時難以湊齊。要解決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資助,日後黃大人問你,你且隐瞞同藩司的勾當,就說是你與巨富商議完備,如今呈請巡撫大人過目。”
周道台道:“話雖如此,可惜浙江一帶,我素無朋友,也不認識什麼巨富,此事難辦啊!”
何師爺道:“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王有齡能幹,又受黃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賈,仗義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齡,周道台頓時變了臉色,不發一言。
何師爺道:“周兄不可意氣用事,環視全省眼下能幫周兄的,也惟有此人。天下誰人不愛财,這生意原本是賺錢的買賣,你卻找錯了靠山。若讓給王有齡做,上有黃巡撫撐腰,下有胡雪岩當财神,你依舊同洋人交涉,錢少不了你的,又無危險,何樂而不為?那暗害你之人,整日不見巡撫有所動靜,誰知他還有什麼花招,一旦巡撫得知,恐怕你也難脫幹系。”
周道台想想确實無路可走,于是次日淩晨便來到王有齡府上。
王有齡虛席以待,聽罷周道台的來意,沉思片刻,道:“這件事兄弟我原不該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願意協助,隻是所獲好處,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應,兄弟立即着手去辦。”
周道台一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難道真的有對自己如此真心之人?還是故意刺探自己的客氣之詞?
于是他趕緊聲明自己是一片真心求救,該給王有齡的肯定不會少。
兩人推托半天,周道台最終隻得應許。
于是王有齡到巡撫衡門,對黃巡撫稱自己的朋友胡雪岩願借資給浙江購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辦。巡撫一聽又有油水可撈,當即應允。
周道台見王有齡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覺形穢。辦完購船事宜後,親自到王府負荊請罪,兩人遂成莫逆之交。
這件事之後,胡雪岩在浙江的關系網更加牢固,上到黃巡撫和蕃司、下到周道台黃有齡,一個個對其感恩戴德,尊重有加。
話劇《親愛的胡雪岩》
這就是胡雪岩為人處事的智慧,在他的理念裡,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認為生意場中,難有真正的朋友,但也不是到處都是敵人,既然大家共吃這碗飯,圖的都是利,有了麻煩,最好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鬥勁,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
胡雪岩說過:既然是過獨木橋,都很危險,縱然我把你擠下去,誰能擔保你不能濕淋淋地爬起來,又來擠我呢?
這種智慧放在很多現代成功商人身上,同樣有異曲同工之處:不怕樹敵,樹敵自然無妨,也不必害怕,然而如果能想到辦法,化敵為友,那又何樂而不為呢?畢竟,和氣才能生财,樹敵容易,化敵卻難,如果一個人能把敵人都轉化成朋友,那他的能力不更是讓人佩服嗎?如果能獲取敵對雙方的支持,又何愁事業無成?廣結天下友,方可博取人間财。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