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民間流傳的一種口語,多數是古人留下的經驗之談,它覆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給後人留下了一些警告和啟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人躺床上别磕頭,遺像莫挂廳堂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磕頭是一種傳統的禮節,磕頭的禮儀在不同的場合有着不同的規矩。經過易風易俗和歲月的洗禮,雖然已不多見,但部分地區仍有這磕頭的禮節存在。一般在敬神拜佛時或過年給長輩拜年時,以及喪事祭奠的禮儀中常常有這樣的磕頭禮節。
磕頭又叫叩首。古代的風俗認為,過年給長輩拜年時應該磕頭,這種磕頭方式通常為“一拜一叩”。也就是說正面對着長輩拱手作揖,接下來雙膝跪地,行磕頭禮;兒童給老人拜年磕頭則直接跪下磕頭;還有敬神、祈福、許願時的“三拜三叩”;如果祭奠逝者一般要磕四個頭。這是一種禮節,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種展現。
那麼,人在床上躺着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磕頭呢?一般來說,人一旦死了之後,在入棺前都是要放在床上平躺着的,在咱們農村有“停喪在床”的說法,如果給躺在床上的人磕頭,就是一種忌諱。
雖然是禮節,但躺在床上的人心裡就會不舒服,好像是咒躺床上的人要死似的。别輕信“禮多人不怪”的說法,如果給躺在床上的人磕頭,床上躺着的人是會怪的,因此,千萬别給躺在床上的人磕頭。
遺像就是過世後的人的畫像或照片;廳堂就是指客廳,明亮顯眼處。要說起來挂在廳堂不是更顯出自己的孝道嗎?可俗語卻說不能把先人的遺像挂在廳堂中,這樣的說法好像和傳統的孝道文化有點不符合。
其實不然,古人至所以這樣說,自有一番道理。如果把先人的遺像供奉在客廳裡,首先對于坐客來訪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壓抑,不自覺地在交談中就減少了幽默風趣的一些言詞,很難有和諧快樂的氣氛。
有先人遺像在此,如果随意談笑逗樂也是對先人的一種大不敬。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來來往往的客人逐漸的減少,從而對自己家的運勢不利。更何況,小孩子年幼無知,廳堂又是孩子常嘻鬧的所在,如果小孩說了一些對先祖遺像不尊重的話來,也會引起自己心裡不痛快。因此說遺像莫挂廳堂中,如果要想保存先人的遺像,還是安放在比較清靜一點的房間為妥。
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在廳堂挂先人的遺像也是不妥,睹物思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這樣容易讓人沉浸在悲痛哀傷之中,很不利于家庭的幸福和發展。長期以往,不僅上進心和工作學習的熱情會被消磨殆盡,甚至還有可能患上抑郁等心理問題。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環境真的能給人帶來很深遠的影響。
細細思量一下,這句俗語很有道理。我國是個講究孝道的群體,盡其孝道是應該的,但更要為健在的人多想想。磕頭雖然是一種禮節,但也要分清時間和場合,保存遺像雖是一種孝道和尊重,但更要注重方法和細節。說來說去,讓健在的人更健康更幸福才是最主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