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20億的貧血患者,占世界總人口的37%;而在中國,貧血更是普遍存在,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中國兒童貧血率在25%左右,婦女貧血率在20%左右,孕婦貧血率高達35%,成年男子貧血率則在10%左右。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
由于紅細胞容量測定較複雜,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就有貧血。
貧血都有哪些症狀?
貧血最早出現的症狀有頭暈、乏力、困倦;而最常見、最突出的體征是面色蒼白。貧血的病因、血紅蛋白下降的程度、發生貧血的速度以及機體的代償能力均會影響貧血的表現。貧血的表現沒有統一的标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神經系統:頭昏、耳鳴、頭痛、失眠、多夢、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皮膚黏膜:蒼白,主要表現在面色、口唇顔色等;
●呼吸循環系統: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悸等;
●消化系統:消化功能減弱、消化不良、腹脹、食欲降低、大便規律和性狀的改變等;
●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統:少尿、無尿、激素分泌異常、女性月經異常;
貧血的三種類型
01營養性貧血——缺乏造血原料
機體要制造出源源不斷的紅細胞,自然少不了各種營養素,比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都是造血原料。因此,缺乏這些營養素時,就可能造成營養性貧血,比較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在營養性貧血中,缺鐵性貧血約占65-75%。生長期的兒童、青春期的少女、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均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鐵是合成血紅細胞的重要物質,當缺乏鐵元素時,血紅蛋白不足,血液無法正常運輸氧氣,就會引起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包括:身體軟弱無力、疲乏困倦;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皮膚、嘴唇顔色蒼白或發黃;指甲變薄變脆、容易折斷,甚至有凹陷;常感肌肉酸痛。
解決方法:補鐵促吸收
① 補鐵:常見的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有肉類、禽蛋、動物肝髒、海帶、龍須菜、紫菜、木耳、香菇等,但動物類食物是首選。
② 補銅:銅元素能在肝髒内合成銅藍蛋白,從而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日常可适當多食用口蘑、香菇、蠶豆、黃豆、海米、蟹肉、紫菜、龍蝦、榛子、松子等。
③ 補充維生素C:有些人缺鐵是因為吸收差,而維生素C可以促使難吸收的三價鐵還原成易吸收的二價鐵,促進鐵質吸收、利用率。紫甘藍、橙子、檸檬、鮮棗中的維C含量較高。
02溶血性貧血——紅細胞壽命縮短
正常的紅細胞會有120天左右的壽命,而當一些内、外在的原因,如: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血液中的嗜血細胞增多,使得紅細胞破壞增多,隻有約40-90天的壽命,骨髓的造血代償能力不足,紅細胞缺乏,便會發生貧血。
我國溶血性貧血的發病率占貧血的10-15%,比較常見的是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發生于脾髒,發病較緩、病程較長、症狀較輕,表現為貧血、黃疸、脾大三大特征。
應對措施:針對性改善
溶血性疾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
針對性——如:若是患有蠶豆病,則盡量不要食用蠶豆;若因感染、藥物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風濕關節炎、慢性腎炎等)引起的,則需做去除病因治療;
而若是遺傳(地中海貧血),則需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另外,缺乏維生素E也可能出現溶血性貧血,平
時可以多吃
杏仁、榛子、胡桃、花生、玉米、小麥胚芽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若有需要也可口服維生素E膠囊。
03失血性貧血——紅細胞丢失
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體内血液大量流失而導緻血液缺乏,簡單來說就是損耗過多引起的貧血。失血性貧血也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是由于短時間内身體流失大量血液;而後者是由于患者長期輕度或中度出血導緻小細胞性貧血。
應對措施:針對性改善
慢性失血包括痔瘡出血、女性月經量過多、慢性消化性潰瘍出血等。慢性失血最常見的後果是導緻缺鐵性貧血,因為人體每失血1ml,會丢失0.5mg的鐵。需要根據病因給予對因治療,同時還要補鐵,雙管齊下,也是可以治愈的。
補鐵小常識
比如紅棗、枸杞、紅豆、西瓜,鐵含量相對較高,雖然均為非血紅素鐵,利用率相對較低,隻能算是正室太子的“備胎”,但姑且也能當個補鐵的“助攻型選手”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18~50歲女性鐵攝入量為20mg/日,下面是一張補鐵的食物表,大家趕緊收藏起來吧:
貧血高危人群不宜過量飲茶,原因是濃茶不利于鐵的吸收,從而導緻造血原料的缺乏,不利于貧血的糾正或治療。
貧血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千萬别把“貧血”當成小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