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的一系列動作,引發了互聯網圈不少的反響,拿最新的“拍一拍”來說,一上線就被大家玩壞了,體驗新功能之餘,有不少人在猜微信上這個功能的動機,也有不少人都在解讀功能背後的意義。
張小龍對“拍一拍”的定義_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很多産品在做需求評審時,也經常會被靈魂拷問:為什麼要做這個功能?做這個功能有什麼意義?仿佛每次産品的叠代,每個功能都必須要有一個名義,才能名正言順的發布。
為什麼要做這個功能?每次版本叠代都需要産品經理做産品功能規劃,具體要在版本叠代時上線什麼功能,就需要産品經理們,在基于産品規劃基礎上,運用自身的方法論來選擇排版了。
往常我們在做産品版本叠代規劃時,通常會從幾個需求來源渠道來獲取需要上線的産品需求,然後通過排列優先級來進行排版; 因此在選擇不同需求來源時,也就有了對應的上線背景和動機;
總之,我們在規劃産品版本時的最終目的,都是保障産品可持續開發,提升産品的競争力和收益。
由此可見,我們在計劃版本叠代時,可通過這幾個方面為需求賦予動機,便于産品經理向團隊傳達,思路快速達成一緻。
微信“拍一拍”,到底想表達什麼?新版微信後,在微信群裡雙擊群友微信頭像可以跟對方“拍一拍”互動,可以拍他人和自己;操作後,在群聊天窗口會顯示弱提示:“xxx拍了拍xxx”、“xxx拍了你”、“你拍了拍xxx”;
原本雙擊頭像這個操作,是在之前版本時,當有群友有錄制發布短視頻時,會在對方頭像處顯示一個不完整的藍色圈子,雙擊頭像後會進入查看視頻;如果沒有發布視頻,雙擊後對方頭像會抖一下,向用戶示意:你對對方頭像做了操作,就抖一抖給你看,雖然什麼都沒有。
這本身是一個不錯的操作即時反饋的交互細節,至少不會讓你覺得尴尬或死闆,雖然對方沒有内容,但也跟你“撒了個嬌”。
再回頭看這個“拍一拍”,其實在很大概率上是升級了這個功能操作。之前雙擊沒發布短視頻的用戶頭像後會抖一抖,但是這個操作沒有産生結果;
現在索性将這個有趣的交互升級,并改變功能定位,雙擊後索性都作為弱提醒,在群裡進行反饋,增加這個操作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同時模拟了在線下團隊進行溝通時,有人“假裝咳嗽”來吸引對方注意力,針對某人準确提醒的場景。
這個功能上線後,網友的反饋褒貶不一,也有些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作了解讀。一部分人覺得沒什麼用,一部分人覺得好奇有新鮮感,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這個功能确實沒有什麼太大價值。
網友解讀_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對于網上的這個解讀,或許是正确的,但筆者認為是有些過度了(當然,不排除是筆者格局尚不成熟)。
很多時候産品在設計功能時,是無法做到把功能将來會發生或運用的場景全部考慮清楚的,正如流行的一句話:你永遠不知道用戶會如何使用你的産品。
很多功能設計在版本規劃的方向中,可以做到合理性和可拓展性,至于上線後用戶怎麼用,造成了什麼後果,也隻能根據常識性經驗判斷。這個功能本身是一個小的功能交互,自然也不會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考慮類似“看似絕妙”的實現效果。
對産品功能的解讀,可以理解為是這個功能上線後,對于不同受衆用戶的使用感受,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戶對功能的認知和使用場景不同,因此解讀也會不同。
類似微信“拍一拍”的功能,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或平平無奇,或套路滿滿,又或意義深遠。雖然用戶感受不同,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這個功能對微信的叠代規劃是有價值的,無論是窮盡溝通場景完善産品體驗,還是增加産品趣味性,提高活躍留存率。
如何思考産品功能的名義
還記得之前有個段子,很多人在讨論一個産品的功能做的如何如何牛逼,但最後參與設計的人說隻是為了彌補一個故障罷了,本身是沒有太多含義的。
明星産品的叠代發布,就像愛豆明星們的演出計劃,總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力。産品在上線之前會有内測機會,産品通過灰度發布讓一部分人先享受産品體驗的福利。
那麼在體驗産品時,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産品/競品功能背後的意義?抛開産品有些難免的不言而喻的玄學之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明星産品的發布會,難免會引起争議。當一個功能上線後引發的熱門話題,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
上線後引發了熱門話題,大多是因為一部分覺得很厲害、很直擊痛點,但又有一部分人覺得是浪費注意力,嘩衆取寵;
思考功能時,首先是不應該過度解讀,過度解讀産品功能,隻會誤導用戶,甚至為産品帶來負面影響;反而是更應該根據産品的叠代軌迹和目标用戶使用場景,來思考産品的功能變遷;
功能上線後,用戶對該功能所産生的理解認知,是根據不同目标用戶和使用場景來決定的,最能驗證功能的價值,則是該功能對于目标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否有拓展覆蓋範圍或提高效率。
因此,對于大多數産品經理來講,産品設計需要保證的就是,每上線一個功能,都盡可能保證師出有名,實現産品規劃的意義和價值。
也許微信這款國民産品,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不可亵渎的偉大産品,但是畢竟微信團隊的産品經理也是人,也都飽含了七情六欲,産品背景和思路更是層出不窮。雖然談不上已經慢慢走下神壇,但是也沒必要對微信的每個功能都必須想出一個看似牛逼、完美的名義。
關注“獨鼠一隻”,分享獨樹一幟的觀察和思維。#我要上頭條##産品思維##産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