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威廉·尼采曾經說過:
“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很厲害的人,大多都經曆過無人問津、極其孤獨的時光。
想要出衆,首先要忍受得了孤獨,熬過去了,便是你出衆的時刻。
01 孤獨,是最好的增值期
《百年孤獨》中有句話:
“人生終将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後便是成長。”
生活中,有人能熬過嚴寒,有人能熬過酷暑,卻有很多人熬不過孤獨。
孤獨,并不一定是負面的,更多時候,它其實帶來的是正面積極的作用。
比如,當你跟小夥伴們去蹦迪、喝酒狂歡時,總有人在夜晚默默地刷着習題,備戰考試。
就像曾經聽過的那句話一樣:
“孤獨,是最好的增值期。”
曾經有一個小孩,小時候很孤獨,喜歡一個人在家畫畫。
有人說這個孩子清高,但是他自己卻對自己的狀态很滿意,并且夢想成為一名畫家。
高考時,父母對他的藝術夢想持反對意見,他卻對父母說,如果理工科能畫畫他就念,于是父母讓他念建築系。
畢業後,當其他同學都漸漸功成名就,他自己卻過起了歸隐生活,整日在工地與工匠們一起從事體力勞動、在西湖邊閑晃、喝茶、看書。
他便是王澍,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
2012年,建築學家王澍獲得了世界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
談到他的成功秘訣時,他說:“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
幼年時的孤獨,讓他對畫畫産生了興趣,畢業後的孤獨,讓他能夠靜下心來思考。
他的很多設計靈感,正是來源于那個孤獨的時期。
李白曾說過:
“古來聖賢皆寂寞。”
如果沒有孤獨,他們很難有時間在自己的領域深耕。
正所謂,躬身深耕者,才能成為時代的王者。
畢竟,你将時間花在哪裡,哪裡才能閃閃發光。
02 優秀的人,都不太合群
奧普拉曾說過:
“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不太合群。
因為他們懂得了,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最好的人生,不是已經獲得成功,而是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成長。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忍受孤獨,想要出衆,必須忍受孤獨。
諸葛亮十五歲的時候,随叔父到荊州襄陽依附劉表。
諸葛亮看劉表昏庸無能,并非是追随的好對象。
于是,他選擇隐居,苦讀詩書,當然,隐居的十年間内,他并非對外界不聞不問,而是默默地關注着天下局勢的發展。
在徐庶的舉薦下,劉備對諸葛亮三顧茅廬,這才迎來了他大展拳腳的光輝時刻。
當一個人進入獨處的模式,接觸的人少了,話說得也少了,那麼注定思想會更加專注。
通過閱讀學習,通過對大的局勢的默默關注,并不會讓我們固步自封,反而會讓自己更加平和,讓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憑借《金粉世家》走紅的演員陳坤,曾經遭到觀衆們的質疑,被人說是“花瓶”,曾一度抑郁到想要輕生。
後來,陳坤在行走中找到了力量,他還會打坐、瑜伽、爬山,在獨處中與自己交流,讓自己達到了另一種境界。
在一次采訪中,楊瀾問他:
“在出道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觀衆都認為你是一個花瓶式的演員,對于花瓶這個詞,你糾結嗎?”
他笑着說:“我現在依舊是個花瓶,以前聽到會很憤怒,但是現在很平靜。”
是啊,人生是自己的,他人的指手畫腳不該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想要強大,必須要忍受孤獨,從孤獨中學習和思考,不急不躁,找到自己的節奏。
03 熬過孤獨,生活終将美好
餘華在《細雨中呐喊》中說過: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當一個人能夠享受孤獨,那便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種模式。
莊子說: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莊子喜歡釣魚,喜歡看魚兒遊來遊去,即使窮得向人借糧食,他也能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在莊子的眼中,大隐隐于世,享受孤獨,不必拘泥于形式。
以“心隐”為生活的主要基調,無論是在繁華的人間還是空幽的山林,無關物質,隻關照内心。
享受孤獨,最能體現莊子的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曆練,能練就豁達之心,能練就淡泊之意。
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一生也常處于孤獨之中,他出身高貴,卻遭受接連被貶的命運。
在孤獨的時光中,他種菜、養花、養鳥、品美酒佳釀,讓孤獨的歲月變得生機盎然。
因為擁有了大把的時間,他專心創作詩詞,練習書法,為後世留下不少的佳作。
他并沒有怪罪命運,享受了孤獨,在孤獨中創造了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很多時候,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需要自己一個人去面對。
獨處帶來的甯靜,讓我們不必刻意去迎合某人,隻專注于自己。
當你閱盡了千帆,賞盡了繁華,又熬過了孤獨,你就會發現,原來真正陪伴你的,隻有你自己。
假如現在的你正在經曆着孤獨,那麼恭喜你,你離優秀已經不遠了,好好把握自己默默蓄力的時期,不要辜負它。
你要熬過它,享受它,超越它,去沉澱自己,讓生命更加有深度,生活終将美好。
讓你我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