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舞台好拍,兩個人的舞台也好設計,但當舞台上同時出現三個人表演,難度就開始增加了。
大型團綜的解決方案是給每一位都安排一個直拍特寫機位,從而保證有充足的後期空間。
《乘風破浪》便是如此,第一次公演,也為兩位師姐安排了3人合唱。
但《聲生不息》顯然不是走這個路線。
《聲生不息》不淘汰,所以變着花樣做對抗賽。在每一期紛雜錯亂的組合中,偶爾會出現3個人的舞台。
它在第4期裡曾有一段鏡頭調度超驚豔,媒玩今天來拉個片,看完相信你也會覺得很驚豔。
鏡頭1:一束追光,楊千嬅單人出場但不唱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歌詞并不是楊千嬅第一個開口唱。但卻是她第一個出鏡。這居然是個懸念式的調度。
鏡頭2:周筆暢步行入畫
非常有意思,周筆暢居然是開口的那位。
調度3:單依純穿過兩人,竟從同一側登場
單依純的舞台點位是鏡頭左側,常規思路你是不是也覺得應該讓她從左邊出場?
但此時設計的點位,是從右側登場,其主要原因是她站定後不需要再180度轉身。
直接背對兩位姐姐。
調度4:鏡頭由中景推進近景
此時焦點在前方的周筆暢身上,楊千嬅逐漸虛焦
一個遠景揭開了三人站位關系。
調度5:遊走機位
截圖不完整,此處是側面機位,通過變焦把重點從周筆暢依次移動到楊千嬅身上。
調度6:正面遠景
調度7:劃重點!用“焦點”叙事的長鏡頭特寫來了
前面的鏡頭交代了,因為三個人所站的位置不同,這裡鏡頭長焦鏡頭可以通過焦點的變化來叙事。
三人同框,先是周筆暢唱,然後直接越過了離鏡頭更近一點的單依純,由楊千嬅唱。這意味着焦段切換不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是兩個數值的直接切換。
随後,焦點再移動到單依純臉上,繼續演唱。
三人合唱最後一句,焦點從楊千嬅、單依純、周筆暢臉上依次劃過。
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
此處是一個30秒的長鏡頭——但在30秒的時間裡,完成了7次焦點的轉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錯一個,就全輸了。
調度8:一組遠景的别樣構圖
接下來進入一組中遠景的調度,同樣也很精彩。
前面演示了,對三人場景的常見構圖就是并排站立。而這一場表演的錯位點位,給出了别樣的構圖方案。
側面機位中,原本身材嬌小一點的單依純,也有了C位的機會。
我喜歡這段表演調度的原因是,它從出場就開始打破常規,既用了人物站位産生的視覺差,也在用“變焦叙事”代替“蒙太奇叙事”。如此綜合的表達集中在一個小節目裡,在綜藝節目裡并不常見。
這樣的完美配合,單靠任何一個主體都是無法完成到很好的,需要歌唱者、攝影和燈光近乎完美地配合。
而他們,真的就做到了完美的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