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林廚房的小林。今天和大家分享醬豆子的制作方法,如果你家裡有多餘的黃豆,可以試着做一做,嘗嘗我們老家的味道。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去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我是一個地道的蘇北人,家鄉的一些傳統美食也是自小都不能忘的,今天介紹的美食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有點“其貌不揚”,但确是我們當地人不可或缺的小菜,毫不誇張的說下至三歲的幼童,上到耄耋之年的老翁,都對其是深深的熱愛。這個小小的美食就是醬豆子,也有稱其為鹽豆子,它的産生過程簡單粗暴,而簡單之中又有不可疏忽的細緻,就像老家的民風一樣,看着很“彪悍”,其實都是善良淳樸之人。
醬豆的制作原料為黃豆,要經過選豆,煮豆,捂豆(發酵),腌制,曬幹等步驟,其中捂豆這一步驟和納豆的做法相像,納豆營養豐富,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而腌制過的醬豆,除了鹽分高外,其營養也是不錯的。而制作醬豆的過程也屬捂豆這一步驟最難掌握,但對于老家經常做的人來說,這些都是輕車熟路的事,在下面我會一一介紹制作過程。
醬豆的制作過程
1.制作醬豆的第一步就是選料,要選擇飽滿無壞的幹黃豆作為主料,幹黃豆洗淨後浸泡6個小時,然後再下鍋裡煮3個小時,煮至完全熟透,顔色發紅,口感面面的就可以了。
2.第二步就是捂豆子了,老家以前都是用蒲筐(一種竹片編的筐)來裝豆子的,現在這種東西也不是太好找,在家裡可以用簸箕或者一個硬紙盒(最好在紙盒上紮一些小洞,用來透氣)在裡面鋪幾層報紙和一層油紙,煮好的豆子瀝幹水分,趁熱倒進去,然後找一些舊衣服或者棉被包起來放在潮濕不見光的地方發酵。
3.下面的時間就是靜靜的等待了,看似表面非常的安靜,其實内部是洶湧激烈的發酵反應,天氣熱的夏天一般也就是兩三天的事就完成了,冬天的時間會相應的增加的,可以用手試一試表面是否有溫度,如果變涼了說明反應基本結束了。
4.在等待的同時,我們準備幹辣椒,花椒,大料,桂皮和香葉等香料加适量的水煮成大料水,然後晾涼備用。
5.發酵結束後即可打開紙盒,這時的豆子呈現深褐色為最好,顔色過深發黑且有臭味即為發酵失敗,顔色太淺說明發酵的不是太完全。
6.把發酵好的豆子倒出到一個幹淨無油的盆裡,立刻加入鹽和大料來攪拌,大料水也要倒入,不要到的太多防止太稀(也可以不用大料水,直接用辣椒醬拌勻即可)。豆子和鹽的比例為1比0.5左右即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整吧。
7.按道理這個時候的豆子也就可以吃了,但是少了醬香味,就需要把豆子裝進壇子裡放在太陽下曬,這時就會産生濃郁的醬香味,而且變得粘稠,這時候的味道是最好的。在夏天高溫的時候醬豆子容易變質,就需要把醬豆撈出曬幹就可以長時間的保存了。
總結
1.老家煮豆子都是直接煮的,時間比較的長,一般都需要5到7個小時,把豆子先浸泡6個小時再煮。可以縮短煮的時間。
2.發酵一定要是避光,陰暗潮濕的地方,發酵的過程不要打開紙盒觀看,這是導緻最後發黑,發臭的主要原因。我記得小時候都是埋在土竈台的柴火堆裡的。
3.發酵好的豆子要立刻拌入食鹽,因為發酵好的豆子長時間的暴露在空氣裡會發苦,大料水也要晾涼再使用,否則醬豆會發酸。
4.想要醬豆有醬香味就得曬,陽光好的時候打開蓋子曬,到了晚上就蓋起來,有點類似曬醬油的樣子。
我覺得醬豆最好吃的還是未曬幹之前的時候,所以做醬豆最好挑選在冬季。我們當地人把醬豆也吃出了花樣,像醬豆炒雞蛋就是個代表,先在鍋裡加油燒熱,下入醬豆(幹濕都可以,最好是濕的)慢慢的炒出香味,盛出備用,這一步也叫熬醬豆,熬出的醬豆可以直接吃,非常的香,然後再和雞蛋液翻炒就可以了,最後用煎餅卷着吃很過瘾的,記得是不可以再加鹽的,因為醬豆已經很鹹了。
我是小林廚房的小林,感謝您的閱讀,您的理解與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信心,我相信我會制作出更好的家常美食文章供大家分享,如果您喜歡自己在家裡做菜,請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讨美食做法。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