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說過“祖宗十八代”。
但是到底是哪十八代,卻知之甚少。
所謂的祖宗十八代,其實是指自己的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但是不包括自己。
向上九代:
自己的爸爸叫父親;
父親之父叫祖父;
祖父之父叫曾祖;
曾祖之父叫高祖;
高祖之父叫天祖;
天祖之父叫烈祖;
烈祖之父叫太祖;
太祖之父叫遠祖;
遠祖之父叫鼻祖,也就是始祖。
這就是我們的上九代。
下九代:
自己的兒子叫兒子;
兒子的兒子叫孫子;
孫子的兒子叫曾孫;
曾孫的兒子叫玄孫;
玄孫的兒子叫來孫;
來孫的兒子叫晜(kūn)孫;
晜孫的兒子叫仍孫;
仍孫的兒子叫雲孫;
雲孫的兒子叫耳孫。
這個就是下九代。
合起來就是“祖宗十八代”。
那麼“祖宗”這兩個字到底是指哪一個人呢?
中國文字,一字一義。祖是祖,宗是宗,他們不是指具體哪一個人。
比如之前文章講的“身體”,身是身,指軀幹;體是體,指四肢。
比如“沐浴”,沐是沐,專門指洗頭;浴是浴,專門指洗身。
“祖”,它左面是一個顯示的“示”,右面是一個“且”。
這個且,代表牌位,隻有第一個寫在牌位上的人才能叫祖。
說文解字當中說:祖,始廟也。
“宗”這個字,上面是寶蓋頭,代表房子;下面的“示”,表示禮器。所以宗是指祭祀祖的房子。
之前的寺廟當中給大家講過廟的本意,有了祖,我們才會建廟祭祀,建的廟就是宗廟。
所以開國之君才能稱為祖,才能建宗廟,比如漢太祖劉邦。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劉邦不是漢高祖嗎?
“高”這個字是劉邦的谥号,“太祖”才是廟号。也就是說他是第三代的,上面還有遠祖和鼻祖。
谥号是帝王死後,禮官和群臣對其生平的評價。大臣死後的谥号是帝王賜給的。
廟号是帝王死後要祀奉宗廟之中,在祖廟當中的牌位叫廟号。
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朝才有的祖廟。
“認祖”就是認祖廟裡的人,劉邦的後代死後都要進入祖廟,享後世子孫的祭祀,這個就叫做“歸宗”。
所以這才是“認祖歸宗”。
原文視頻:祖是什麼,宗又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