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性維生素D
維生素D(vitamin D)是固醇類衍生物,是人們發現的第四種維生素。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與人體健康和代謝關系較密切的是維生素D2和D3。植物不含維生素D,但是人體皮下儲存有一定數量且可以從膽固醇生成7-脫氫膽固醇,其受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3,一般情況适當的日光照射可以滿足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1923年,人們已經發現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以形成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即D3)。從食物中獲取的維生素D與脂肪一起吸收,主要在空腸與回腸吸收,膽汁能夠促進維生素D吸收。
維生素D很好地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血鈣濃度低時誘導甲狀旁腺素分泌,将其釋放至腎及骨細胞。在腎中甲狀旁腺素除刺激1位羧化酶與抑制24位羧基化酶外,還促使磷從尿中排出,鈣在腎小管中再吸收。在骨中甲狀旁腺素與1,25-(OH)2-D3協同作用,将鈣從骨中動員出來。在小腸中1,25-(OH)2-D3促進鈣的吸收。這樣使血鈣恢複到正常水平,又反饋控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及1,25-(OH)2-D3的合成。
維生素D缺乏會導緻少兒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佝偻病多發于嬰幼兒,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和骨骼的變化。骨軟化症多發生于成人,多見于妊娠多産的婦女及體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見的症狀是骨頭和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失眠,緊張以及痢疾腹瀉。維生素D主要用于組成和維持骨骼的強壯。它被用來防治兒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軟骨症,關節痛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