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一位媽媽在網上買了一條裙子,收貨後發現尺碼有些小了,就與客服溝通之後想要換一條,但是因為尺碼問題是需要自己承擔運費的,但是這位媽媽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問題,就與客服發生争吵。最後這位媽媽還是自己付了郵費。
等到媽媽寄完快遞回到家之後,看到孩子在家把玩具亂丢,于是媽媽生氣地打了孩子,還大聲喊着:"要不是為了生你,我身材也不至于走樣!"
看到這樣的故事,很多人下意識就覺得這個媽媽做的很過分。确實,這位媽媽做的不對,但是,其實很多父母也正在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隻是父母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時候父母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或者生活中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對孩子大吼,甚至打罵孩子,這跟我們前面提到的媽媽其實一樣的做法。這種将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的行為,都是對孩子的傷害,這種行為以及帶來的影響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踢貓效應"。
關于"踢貓效應"
1、 "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産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着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鍊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因為一個人的不滿情緒,傳遞給了另一個對象,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且,這種壞情緒是會傳染給别人的。
2、 "踢貓效應"的起源
踢貓效應源于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某一天一位父親在單位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心情很不好,下班回家,看到兒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玩,就罵兒子能不能安靜,孩子很郁悶就踢了旁邊熟睡的貓一腳,貓驚醒後奪門而出,跑到大街上,此時迎面過來一輛小轎車,轎車司機為了躲避貓,結果把路邊的一小孩撞了。
這一系列反應看下來,最後被撞到的孩子實在還是很無辜了。不僅這個孩子無辜,前面的孩子、貓、司機,也很無辜啊!如果父母總是進行"心情式育兒",那麼孩子也是這樣一個委屈的存在。
孩子:"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太難了!"
1、 孩子并沒有做錯
了解了"踢貓效應"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和後來的貓、司機和被撞的孩子,都沒有做錯什麼,就因為父親受到了批評就把氣撒到孩子身上,孩子才會去踢貓,才會有接下來的一系列反應。
前面我說到"踢貓效應"的最終受害者一般都是一個群體中地位最低的那個。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就是這樣容易受到最終傷害的群體。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即使在沒有做錯的情況下,也會受到委屈,受到父母的責怪。但是,孩子是無辜的啊!
2、 情緒化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也将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
壞情緒是會傳染的,并且孩子對于大人的行為也是會有模仿的。如果父母經常将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總是在父母的發洩中長大,成為父母的出氣筒,那麼孩子也會感到很委屈,很無奈。
這樣的孩子,下一步就是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那孩子也會成為"踢貓效應"的下一個環節,久而久之,孩子的壞情緒也難以得到自我控制。所以,情緒化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也将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
3、 真正成熟的父母,應給予孩子持久而穩定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港灣,不是孩子的噩夢。合格的父母,應該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在溫馨的家庭中國成長。持久而穩定的愛,對于孩子來說,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禮物,那麼父母就要好好對待孩子,壞情緒需要自己消化,而不是将壞情緒傳染給孩子。甜蜜的幸福感可以和孩子分享,但是壞情緒不可以。
父母:"貓和孩子都沒有錯!不做踢貓人!"1、 正視"踢貓效應"的危害,時刻警示自己
家長了解"踢貓效應"之後,要明白這個效應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所以自己也要重視這個問題,防止将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有時候,父母對于這種"踢貓效應"并不重視,也常常忽略自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為了能夠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父母可以日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時刻警示自己,可以貼個小紙條在經常見到的地方,情緒想要爆發的時候,就看看提示語,這樣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
總而言之,父母還是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提示語雖然能夠起到作用,但是最好還是要依靠自己主動控制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平靜餓家庭,不要讓孩子生活在情緒化的家庭之中。
2、 感覺到情緒不穩,緩一緩再說出口
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生氣、暴躁的時候,眼前的東西都是礙眼的,如果這個時候情緒爆發了,就會傷害眼前的人和物,物品傷害了,可以修複,如果傷害了孩子的心理,這損失是不可挽回的。
情緒會來,也會走,關鍵是看個人怎麼處理了。我們都會發現,但我們回憶起之前的生氣的事情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也并沒有什麼好生氣的。并且,很多父母在打罵完孩子之後,都會覺得後悔。所以,當我們壞情緒高漲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一下,再決定要怎麼做,這樣就能夠避免沖動,也能夠給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間。
當你覺得很生氣的時候,可以打開窗透透氣,或者走到門外去,感受一下外面的氣息之後,再冷靜想想,剛剛為什麼自己會有自己的情緒,并且想一下如果剛剛自己沒有控制好,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等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再分析自己的行為,找出解決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煩惱,趕走壞情緒。
3、 借助外力,從根本阻斷"踢貓效應"的發生
有時候負面情緒一下子就爆發出來了,我們都來不及思考。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察覺你的情緒,就可以避免讓負面情緒一下子爆發。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陳小春似乎有點生氣,他的兒子Jasper覺察到了爸爸的情緒,就主動問了爸爸:"你怎麼了?"當陳小春聽到自己的兒子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有負面情緒,想要爆發了。因為有兒子的提醒,所以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了,避免了直接對兒子發脾氣。
有時候,我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脾氣會爆發,如果有别提醒一下自己,就可以聰明地從根本上阻斷"踢貓效應"的産生。像陳小春在被兒子問了怎麼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已經影響到了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一句話,就能夠把自己拉回來。
所以,父母可以跟孩子約定,如果父母亂發脾氣,就要告訴父母。還有,夫妻之間也要互相提醒,當發現對方情緒不對的時候,可以溫柔地提醒一下對方。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