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銀行闆塊漲了不少,然後4月15日晚上就有降準的新聞出來了。
市場是敏銳的,風吹草動,在盤面上無疑是再清楚不過了。
就看是誰先動、誰晚動。
這次降準其實是情理之中,但又略有點意料之外。
先說清理之中的部分。
4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明确了,會适時運用降準等貨币政策工具。
說白了,就是馬上會有新的“政策”出來。
當然,目的也很直白,對那些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人工商戶,給予支持。降低實體經濟的,綜合融資成本。
但是什麼樣的政策,其實是有待市場猜測的。
接着,就是2天後的這個意料之外的政策,主要在于這幾個部分。
首先,現在對于流動性部分的判斷其實是合理充裕的水平(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央行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說的)。
雖然說是說了3個目的,但主要内容其實還是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要降低融資成本。跟前2天的基調是一緻的。
另外,這個降低融資成本的部分,已經喊了很久了...
但似乎通過這些金融機構,傳導下去的效果沒那麼明顯。
一、
熟悉銀行信貸業務的朋友應該知道,銀行對大部分用戶其實還是這些風控标準、差不多的利率水平。
大企業固然有“優惠”,部分銀行為完成指标,多少會有些指标類操作。
以緻于坊間有流傳大企業拿了低利率貸款,轉手就去别家存款、理财...
現實情況中,放在一些中小微企業身上,其實還是那樣,沒有太大的改觀。
換個角度來說,不少真正缺錢、需要扶持的中小微,一方面壓根就沒法達到銀行的風控标準,另一方面也沒有房産、抵押物可以質押...貸不到錢。
更不要說利率優惠...降低融資成本了。
這個部分我們以工行的2021年年報舉例,多少能看出個一二來。
先看貸款的收益率(接近貸款利率),從20年的4.26%降到了21年的4.16%,僅少了0.1%。其次短期公司類貸款的比重,降了1%的占比,很明顯這塊在收縮了。再者,個人經營性貸款雖然有上漲0.6%的占比。
乍看之下,似乎還不錯。但工行自己也透露,這些大都是 “e抵快貸 “的快速增長。什麼是 “e抵快貸 ”呢?哎,就是房産抵押貸款。
當然,不是說工行有問題,站在銀行角度很合理。
隻是感慨這些房抵的個人經營性貸款,有多少能真正流入到企業經營去中。(中間的操作,在深圳的房市、上海的房市中也暴露了不少)
翻看了其餘幾個銀行的年報,基本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當然,現在還看不出“慘烈”的情況。
如果繼續惡化,後續關注下法拍、不良,過幾年也許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
二、
當然,這幾天還有一則關于市場自律機制會議的新聞。
大緻意思是,鼓勵中小銀行存款浮動上線下調10個BP。
雖然要求不是強制,但做出調整的銀行對其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有利。
關鍵點,中小銀行 考核有利。
本意能理解,下調存款利率,降低負債成本。期望傳導至貸款利率部分,實現降低中小微的融資成本。
但是細想之下,有沒有可能因為降息,這些銀行存款規模下滑。
要麼銀行存款流失,間接導緻放貸規模收縮,反而沒錢放了?
要麼儲戶資金被迫流通到“理财産品”,經過資管、理财公司等再流到銀行,反而成本又上去了?
想起了之前黃奇帆教授一個演講裡談到的金融附加值部分,錢在非銀機構中轉,雁過拔毛。流轉到最後,承擔這些成本的,還是實體企業。也就形成了高額的利息成本。
想想某些區域的貼息存款背後的邏輯,大緻也是這樣。
三、
今年4月1日的時候,自律機制更新了一版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2年修訂版) 。
對一些非理性定價行為,比如違反央行存款計結息相關規定、存款返利等,都設置了相應的扣分項。
而且其中對2塊内容,直接設置了100分的扣分項。
好了,這2條基本把互聯網上的幾中主流存款産品,直接幹趴了。
而且其中還特地提到了一點,銀行直接或變相受讓儲戶轉讓的大額存單,或縮短客戶大額存單的持有期限以變相突破自律管理上限的。
對部分銀行的大額存單業務殺傷力不小...
不出意外,某些銀行的大額存單業務應該也會有相應的調整變化(比如下架)。
可以預見的,産品會越來越稀缺。
四、回到當下,且存且珍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