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天天跟着跳瘦身操,累死累活的,有一天不常見的同事突然問了一句,哎你最近是不是瘦了,那是什麼感覺,那肯定内心暗爽外加覺得哎呀沒白遭罪。哪怕你不甚在意别人的看法,人确實是需要正反饋的生物。當然,不止是人,哪怕是其它動物也是一樣的。
還比如我今天去醫院,醫生說你挺白的,我說因為我之前做了項目,我說,“你講白我覺得好開心啊,我天天對着自己看也沒覺得白,這可是說明錢到位了沒白花。”說白的時候我倒是很開心的,雖然我護膚一向隻是覺得做了就完了,從不拍對比圖。哪怕運動也不對比,做了總不能沒用吧。不糾結有沒有用,雖然因此總被坑,畢竟美容院是詐欺高發場所。
這隻是生活中再小不過的一部分,但是,得到誇贊,是不是覺得更有動力呢。
經年累月,國人偏愛打擊教育,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相關讨論很多,不需要我再說什麼。也有很多人覺得,孩子要經受挫折,但挫折教育也不是打擊教育。而善用正反饋也不僅僅是誇贊孩子。
有次打車遇見個司機,聊了幾句他就打開了話匣子,說到自己壓力大,春節做了手術,第三天就忍着出車了,兩個孩子今年中考,不聽話啊,喊着吃飯都不聽。他說,我飯燒好了,碗筷擺好了,就出來吃完他接着學呗,那要是題目沒做完不想打斷思路,你說一句,等你一下好了,可是沒用,還摔碗。
他說他有一陣子壓力太大了,當着孩子痛哭,被孩子聽見了還嘀咕一句有病。其實我相信大部分的小孩兒不是真的不懂事。有時候他們不知道,有時候他們需要個台階。我們都小過,有時候我聽别人說,真的都代入到自己。
舉個例子,現在小朋友走丢是很讓人害怕的事情。有爸爸用手铐拷住自己和女兒,也有家長三番五次強調不許亂跑結果孩子還是野獸出籠。有這麼個小遊戲,有個爸爸每次都會和兒子玩抓手指的遊戲,孩子要一直抓住爸爸的手指,爸爸會随時抽手,如果孩子抓緊緊,赢了遊戲,可以換積分,積分可以兌換遊戲時間或者其它。這就是孩子知道,我這麼做,可以得到正反饋,爸爸媽媽會開心,我也很開心。
相比較對着孩子三令五申,口幹舌燥還一肚子氣,其實讓孩子自己覺得“這樣做很好”,效果更好。這其實就是引導自主性吧,同時也戴上高帽,哎呀,都被誇了,“騎虎難下”呀。你的孩子其實沒有那麼不懂事。
比如房間亂怎麼辦,“如果你能把房間收拾整潔些,我會很開心”;拖着不寫作業,“如果你能早點寫完作業,就可以陪我出去玩/看電影/打遊戲”。所謂逆反心理,不就是“你讓我收拾房間,我偏不”嘛。
如果做了這件事,他人會很開心,這就是一個正反饋。想象一下,如果辛辛苦苦做了個大項目,哪怕沒被诋毀,就被說了一句“哦”,是不是會失望呢?
當然我這并不是一篇育兒心得。而是用小孩子的例子,人都是期待正反饋的。不一定是浮誇或不走心的誇獎,更多的是讓人真的覺得你贊賞或是認可這件事。如果這真的是一件不算壞的事情,何必吝啬呢。
或者說是一個他人無心的、不太好的做法,去反向提出期待。還說到小孩子,如果一個孩子玩得一身泥回家,把他罵一頓,說“洗衣服要累死我嗎,衣服也不自己洗”,還是說,“你這樣媽媽會很累,如果下次可以不要弄這麼多泥洗起來會輕松一些”,若是前者哪怕孩子愧疚了想說我自己洗衣服,也開不了口了吧。
雖然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有權威的,高于子女的,職場或是某些場合也總有人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狗屁玩意。
我不知道該怎麼結尾,因為把想法塞到别人腦子裡,難度不亞于把别人的錢塞到自己的口袋裡。也沒有人應該強行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隻能說,如果這麼嘗試一下,你可能會得到周圍人更多的配合和認可。你周圍的朋友,也會更開心,而我的想法被你接受了,我也很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