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多年前,我開始在紐約跟爵士音樂家玩爵士。一位芝加哥的演奏家邀請我加入他們的樂隊,他想讓爵士樂有所變化,已經在樂隊裡用了手風琴和南美的鼓,然後也想試試中國的琵琶。
那天我去了,進了排練廳後就到處看,到處找,一直沒坐下來。他們說你幹嗎呢,我說我找譜子呢。人家看着我哈哈大笑說:“沒譜子。”我說沒譜子怎麼彈,怎麼演哪?“我們都是即興的。”接着,他們開始演奏,先是一段主旋律,然後每一個人獨奏一段。輪到我的時候,我說我不知道怎麼彈哎,他們說你随便彈吧,你能彈什麼就彈什麼。
我特别難為情。當時進去時特牛,覺得我是音樂學院畢業,我與你們樂隊合作協議肯定沒問題。結果後來傻了,連即興演奏都不會。人家問你們中國難道沒有即興演奏嗎?還真把我給問住了。從那一次經驗以後,我就開始反思我們的傳統音樂到底有沒有即興演奏。
後來我發現,爵士樂跟我們的江南絲竹特别像。江南絲竹當年是風靡江浙地區,上海城隍廟一帶,人們邊喝着茶邊聽着絲竹樂,就是這幾件樂器:琵琶、二胡、揚琴,有時候有個小三弦,然後一個打擊樂,敲木魚的。就這麼一點樂器,但是是特别城市化的音樂。
江南絲竹的特點是從自由的散闆開始做個引子,然後慢慢地開始加花變奏。大家有一個主題,每一個人輪流來獨奏一段。這個獨奏你們自己随便發揮,自己可以加花,别人給你伴奏,然後又回到這個主題,最後尾聲節奏越來越加快、越來越歡快,結束。這跟爵士樂的結構完全一樣,特别有意思。
此後,我再回頭看很多傳統的東西,發現中國很多民間音樂都是即興演奏,隻不過我們很多時候丢失掉了,遺忘了。所以今天來看,文化的跨界和合作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加深大家的了解,發現彼此的共同點。其實地球像一個大樹,很多樹杈像一個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和國家看起來離得很遠,沒什麼來往,好像很陌生,但一旦接觸在一起,就會發現原來都是一個根,很多東西大家都是相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