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戰國末期楚威王

戰國末期楚威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17:22:30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赢稷自稱西帝。然而當時天下諸國都是稱王,自己貿然稱帝恐怕會引起聯軍再次合縱攻秦,故而為了也為了消除列國對秦國的猜忌,赢稷派出使臣向東海之濱的齊國表達其意願,即兩王相互稱帝,齊國在東邊稱帝号稱東帝,而秦昭襄王赢稷則在西邊稱帝,号稱西帝。

齊湣王與秦昭襄王雙雙稱帝則意味着戰國中期的雙雄并立。然而稱帝的反響實在是太大,剩餘五國的國君因為兩國稱帝的舉動,開始動蕩不安。齊湣王在大臣的提點之下意識到了秦國的别有用心,不久之後立馬撇去東帝的名号,并禍水西引,引起了諸國的合縱攻秦,迫使秦昭襄王摘去了西帝名号之後才肯罷休。那麼齊國究竟有多強?何以号稱虎狼之國的秦國都如此忌憚呢?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1

世居西陲的新興強國:秦國

秦國先祖本是一個替周王室養馬的馬夫,其他諸國都已經開國之時,他們的先人還在牧馬,直至平王東遷,秦人才有了自己的土地,不過當時犬戎肆虐,故秦人的土地隻能靠着自己去奪取。

春秋時期,秦穆公繼位,秦國的強大也由此開始。然當時的秦國東邊有一個強大的晉國阻擋他向東發展,屢次東出失敗之後,秦穆公在其晚年便改變戰略,從西邊胡人的手裡奪取了大量土地,也由此奠定秦國的版圖。

然而秦穆公臨死前因秦國陋習“殉葬制度”導緻一大批賢臣由此随着秦穆公陪葬,由此秦國自穆公之後在春秋戰國再無崛起機會,更可怕的是由于秦國的“殉葬”出現了“天下卑秦”的局面。

至戰國初期,秦國已經衰落了近百餘年,外加上戰國首霸魏國的連番打擊,秦國在戰國初期的争霸之中毫無作為,而秦國國内四代亂秦,各公子為了王位自相殘殺,導緻國内政治動蕩。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2

直到獻公即位,他見證了魏國變法的成果之後便着手變法欲圖解決秦國内部的公卿貴族,雖然變法失敗,卻為之後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之後秦孝公即位,繼位之初便廣發“求賢令”引的諸國學子入秦,其中有一個法家學子衛鞅吸引了孝公的目光,最終孝公任用衛鞅,秦國“商鞅變法”讓六國為之震撼,而秦國的強大就是在于商鞅最大限度的調動了秦國民衆的積極性:

  1. 秦軍超強的戰鬥力:商鞅“軍功爵制”規定了每斬殺一個敵軍士兵,則可以升一級,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越往後則會越來越難,所以秦國士兵真正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僅僅白起一人。與魏國魏武卒也有不同,秦國軍功爵制是不世襲的,故而每一代秦國軍民不得不為了爵位而奮勇拼殺。
  2. 秦國民衆的凝聚力:秦國之強大不僅僅在于秦軍超強的戰鬥力,商鞅變法之下秦國的凝聚力是很厲害的。商鞅變法之後,固然秦國強大起來了,然而事實上秦國當時并非無敵,秦楚藍田大戰,合縱攻秦之戰數次都讓秦國徘徊在亡國邊緣,然而秦國則靠着其變法大成後的凝聚力存活了下來。在秦國不單單是殺敵可以立功,種田一樣可以得賞,所以才有“國人隻曉耕戰,匹夫可封賞,奴隸可封侯”。

商鞅變法造就了一個新興強國,秦國由此傲然于戰國群雄之中,而列國則已“虎狼之國”稱呼秦國,以“虎郎之軍”稱呼秦軍。

之後秦惠文王繼位,他隻殺了商鞅卻沒有廢除秦法,因為變法早已深入人心,所以秦國的變法是最成功的。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3

東海之濱的老牌強國:齊國

齊國本是姜姓,是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封地,春秋初期齊恒公靠着管仲率先稱霸,由此也開啟了春秋争霸的時代。然而世事變遷,其後代人丁不旺,以緻于齊國落入田氏之手,田氏代齊改換的隻是當權者,齊國的風俗習慣還照樣維持原樣,故齊國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

在戰國初年的變法大環境之中,齊國不甘落後,為了強國,齊威王任用“鄒忌變法”奠定了齊國強盛的基礎。然而鄒忌變法的局限性讓其無法與秦國一樣徹底,然而故而齊國隻能強大三世,在此之後則迅速衰落,秦國之強大強在秦軍的戰鬥力以及國人的凝聚力,那麼齊國何以如此強大呢?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4

  • 學術的開放

提起齊國就不得不說起“稷下學宮”,這個是由齊威王的父親田午所開創的當時第一流的學府,“稷下學宮”的創立吸引了諸多士子的目光,因而學術有成的各地士子則紛紛湧入了齊國臨淄。

在稷下學宮的舞台上,兵家、墨家、道家等等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以及治國方略,也由此開創出了“諸子百家,百家争鳴”的戰國奇觀,這一曆史現象見證了那時候的學術思想的發達。

在稷下學宮之中還不乏有諸多名家大師的身影,諸如儒家孟子、法家申不害、慎到等等都在此綻放他們的光輝,所以戰國時期的齊國一直處于學術發展的最前沿,而稷下學宮也為他們提供諸多人才,然而擁有如此大量的人才卻終究不能為自己所用,不得不說其是齊國的重大失誤。

  • 經濟的發達

戰國策.齊策》:“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根據這一段話見證了齊國的富庶,然而齊國本身地處東海之濱,土地及不上中原列國,何以經濟如此發達呢?

齊國地處東海之濱,土地方面可能及不上中原列國,然而齊國有齊國的優勢,因地處東海之濱,故其漁業和鹽鐵業異常的發達,尤其是鹽業,作為人們日常用的生活必需品,齊國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靠着這多餘的鹽供銷六國,這對于齊國來說又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在古代鹽是由官方所把持的,販賣私鹽在古代是很重的罪名,故朝廷的稅收很大一部分則是來自鹽業,商鞅變實行的也是鹽鐵專賣,官府對鹽鐵實行壟斷,不允許私人勢力染指,以保障财政收入。

第一個實施鹽業專營的是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他提出鹽利“百倍歸于上”,“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靠着這得天獨厚的鹽業優勢,齊國的經濟一直是列國之中數一數二的,故而齊國依靠着強大的經濟傲然列國之中,就算是軍事也是要靠經濟支撐的。

  • 齊威王強齊三代

齊威王剛繼位之時,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與其後來的勵精圖治形成了鮮明對比,幸得鄒忌提醒,齊威王幡然醒悟,之後開始勵精圖治。

在戰國初期的各國争相變法大潮流之中,齊國不甘落後,不變法就意味着落後挨打,故而齊威王任用鄒忌進行變法,造就了齊國的強盛;軍事上他任用田忌、孫膑在馬陵之戰中打敗魏國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在政治上他澄清吏治,對敢于阿谀奉承,欺上瞞下的人,他一律予以嚴懲,比如那著名的“齊威王烹阿大夫”;他把人才比作寶物,在和魏惠王著名的比寶事情上讓魏惠王最終顔面無存,由此看出他對人才的重視。

齊威王的勵精圖治為齊國的強盛奠定了基礎,也為其祖孫留下了一批幹才,如齊将匡章,靠着這一批幹才,後來的君王在齊威王死後還能夠讓齊國的影響力持續上升。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5

然而齊威王死後,其子孫則較之相對平庸,不能很好的維持齊威王生前的霸業,其子齊宣王在子之之亂中惹怒了燕國,為燕齊世仇埋下了種子;其孫齊湣王又濫用武力,在位期間東征西讨導緻諸國怨憤,最終導緻五國攻齊。

後言

正如商鞅所言,齊國之強非根本之強,其強在明君吏治,一旦後繼者不能發揮齊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麼最終又會給齊國帶來禍患。

而壓垮齊國最後一顆稻草的則就是齊湣王滅宋,齊湣王野心太大,妄圖一口吞掉戰國最富庶的宋國,然而與宋國接壤的國家甚多,他們不願意看着齊國在消化了宋國之後繼續壯大。

而燕國則趁此良機發起了複仇之戰,五國攻齊之後對秦國威脅最大的東海之濱的老牌強國齊國最終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崛起。

戰國末期楚威王(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擁立齊湣王為東帝)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