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的嫩莢脆嫩多汁、滑潤不膩,深受消費者的青睐,同時黃秋葵還具有豐富的營養、香味特殊,有着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等功效,是一種新世紀理想的高檔綠色營養保健蔬菜。近年來,随着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養生,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黃秋葵也備受青睐,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黃秋葵的高産種植十分重要。那麼,黃秋葵種植如何實現高産?現将黃秋葵的高産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圖:黃秋葵種植
一、品種選擇
果莢顔色和肉質從果色看,分青綠色和紫紅色兩類。目前市場上青綠色莢種肉質較好,頗受消費者青睐;而紫紅色莢種則較差,不宜選用。
圖:黃秋葵種植
二、植株高矮
1.矮稈種:株高1m左右,側枝多,主、側枝均可開花;結莢早,莢果濃綠色,莢較尖,成熟莢長可達20cm,有五棱,橫斷面呈五角形;品種有長綠、清福、五福等,均可選用。
2.中稈種:株高1.5m-1.8m左右,果實橫斷面呈五角形,多為深綠色;品種有卡裡巴、綠箭、美麗五角、綠五星等,可選用。
3.高稈種:株高2m左右,側枝少,果莢綠色,果實橫斷面呈五棱或八棱;品種有帕金斯大型長角、大筱等,可選用。
圖:黃秋葵種植
三、選地、整地與施肥
1.選擇适宜的地塊:黃秋葵為短日照植物,耐熱力強,喜強光,故需選擇通風向陽、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側根發達,吸收肥水能力強,需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濕,但不耐澇漬,稍有積水,即葉黃根爛,種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為好;前茬最好是菜園,棉花茬不宜種植,亦不宜連作。(注:黃秋葵禾杆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營養元素返回土地)。
2.施足有機底肥:每畝約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的畜禽糞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鋪撒地面,然後翻入土中,耙細拌勻,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注:黃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發現根瘤菌,因此可考慮間種大豆)。
3.秋冬深耕凍曬壟:準備種植黃秋葵的地塊,在前茬收獲後,要及時進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達25cm以上,再經充分曬壟、凍壟,以加深熟土層,進一步疏松土壤,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4.開溝做畦:春種前整地,要求達到細、平、松、軟,上虛下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開溝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寬170cm,畦溝寬50cm,畦、溝相加,占地220cm,畦溝深20cm左右。這樣,有利于黃秋葵寬窄行種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證排水通暢,田不積水,苗不受漬。
圖:黃秋葵種植
四、種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1.種子直播:黃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為佳。因其種子發芽、植株生長發育及結莢的适宜溫度均在22-35℃,故其播種又不宜過早,一般在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直播較好(注意:低溫播種容易造成爛種)。南方春天氣溫較高,可在2月以後直播;北方氣溫較低,其播種适期則宜在5月上、中旬;長江中下遊4月上旬播種,江浙沿海地區以4月下旬播種為宜(具體應根據每年的氣溫變化)。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則能做到苗全苗勻,并可延長其生長期,有利于高産優質。
2.棚室育苗時間:比大田直播提前20-30天。
3.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種催芽。即将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然後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約75%露白後播種。可播于棚室苗床(每畝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複合肥,整細、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寬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畝用種約0.5kg,播後覆細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缽、育苗盤或營養缽、袋育苗則更好。(注意:黃秋葵籽、芽均怕長時間浸水,易爛)
4.合理密植:大面積種植實踐都證實,每畝以定植4000-6000株産量最高。行距是40cm,株距15cm,(矮稈種應稍密,高稈種可稀些)。
5.移栽技術:定植時關鍵技術是帶土移栽(很重要,棉花類似,非常怕傷根),應盡可能地保護其根系不受損傷。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時應多帶護根土;盆、缽及營養袋育苗的,要保持缽、盆、袋土不散開。苗齡不宜過長,苗株不宜過大,以苗齡25天、幼苗2-3葉為佳;注意選用大、小相當的壯苗,剔除瘦弱苗;要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6.套種間作:利用黃秋葵與草莓、大白菜的形态與特性之不同,可以進行科學的套種間作。仍以前述170cm畦面寬窄行栽植4行黃秋葵為例,應提前施足有機底肥并整地做畦,頭年在黃秋葵大行中适期種植2行草莓,并在以後栽植黃秋葵的位置上及時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獲後栽植黃秋葵;黃秋葵長大後,其繁茂的枝葉可遮蓋部分陽光,為草莓越夏創造優越的生态環境。這樣變一熟為三熟,效益頗佳。(注:①草莓在南方季節傾向于與大白菜重疊,②從肥效考慮,大豆等亦是好的選擇。)
圖:黃秋葵種植
五、加強田間管理
1.巧施追肥:黃秋葵生育期長,其嫩果采收期可長達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還應及時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後,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畝用尿素5kg,對清水500kg按棵澆入。進入開花期後,追施1次促花肥,每畝用水糞(腐熟人糞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澆施于行間。進入采果期後,再追施1-2次壯果肥,每畝每次用三元複合肥20kg,穴施在株間或行間,施後覆土。此外,在進入開花、采果期時,還可用2%過磷酸鈣浸泡液,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以後,噴施于葉部正背面,噴到葉部濕潤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還應注意增施硼肥,或進行葉部噴硼。
2.防旱除漬:黃秋葵雖屬耐旱、耐濕植物,但在高産、高效栽培中,又必須防旱、除漬。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溫幹旱時,如發現旱情,一定要及時澆透水,以提高嫩果産量和品質;苗期怕漬水,要注意防澇,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溝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漬、也不受旱,始終健壯,不緻早衰。
3.中耕除草:追肥、澆水或雨天過後,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闆結;要結合中耕、清溝等進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長,使植株生長健壯,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進行到封壟後,即可終止。
4.整枝摘葉:黃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種)下部會有不少側芽長出。對種植較密、苗全苗旺的,側枝過多會影響坐果,應及時抹去側芽,以免消耗養分,并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若株苗較稀,隻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壯的,以增加結果枝。進入盛果期後,植株出葉加快,應及時摘除無效老葉、殘葉,以利通風透光。黃秋葵根深株穩,一般不存在倒伏問題;但在南方地區,入夏以後,暴雨和台風頻繁,也有倒伏和折斷的危險,應插木棍或竹竿,與主稈綁牢,防止損失。
5.病蟲防治:黃秋葵抗性強,病蟲害不多;其葉和葉柄有硬毛,又能減少病蟲為害;在新菜區栽培,很少發現病蟲害。但應重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采用農業、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确需使用化學農藥時,要科學、合理,保證其産品中農藥殘留量低于國家标準和對生态環境無污染。
圖:黃秋葵種植
六、科學采收
黃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葉7-8片時即開花結莢,以後隻要陽光充足就會陸續開花結莢。其采收期長,一般60-100天。
1.采收标準:總的要求嫩果應硬韌、色綠、鮮亮,種粒開始膨大但無老化迹象。供鮮食的嫩莢,氣溫高時莢長7-10cm,橫徑1.7cm;溫度較低時莢長7-9cm,橫徑1.7cm。供加工的嫩莢,長6-7cm,橫徑1.5cm為甲級品;長8-9cm,橫徑約1.7cm為乙級品;莢長10cm以上為等外品。無論鮮食或用來加工,莢長都不要超過10cm。(注:僅為參照,實際與氣候、肥力、品種有關聯性差異。)
2.采收時間:一般在花謝後3-7天内即應采收(注:與溫度成正比,高溫天氣,通常不宜約三天)。溫度高時,嫩莢生長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溫度較低時,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顯得更加鮮嫩。
3.采收方法:采收人員要穿長褲和長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損傷植株;注意剪淨,不要漏剪,如漏采或遲采,不僅單果老、質量差、影響食用和加工,而且影響其他嫩莢的生長發育。采收後要立即送加工廠速凍或市場立即銷售,隔夜的嫩莢會迅速木質化,外觀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
4.采後保鮮:嫩莢果呼吸作用強,采後極易發黃變老。如不能及時食用或加工,應注意保鮮。即将嫩莢裝入塑料袋中,于4-5℃流動冷水中,經10分鐘冷卻到10℃左右時,再貯于7-10℃環境下,保持95%的相對濕度,可保鮮7-10天。遠銷外地的嫩果,必須在早晨剪齊果柄,裝入保鮮袋或塑料盒中,再輕輕放入紙箱或木箱内,盡快送入0-5℃冷庫預冷待運。如嫩莢發暗、萎軟變黃時,應立即處理,不可再貯藏。
圖:黃秋葵種植
【小編結語】實現黃秋葵的高産種植,不僅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需要,還是提高農戶們經濟收益的關鍵。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黃秋葵的高産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圖:黃秋葵種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