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悟空問答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現代文學中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稱不上文學,隻能說是現代的一個文學現象。
它為什麼能盛行一時?原因跟簡單。
簡單無腦。跟風追捧。人傻錢多。
它又為什麼沒落了?原因也簡單。
簡單無腦,跟不上時代逼格。跟風追捧的,也會跟風狂踩。人傻錢多,雞湯已經不夠新鮮了。
1·什麼是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就是是通篇正面文字、鼓勵意味十足的文章。一篇高水平的心靈雞湯,會讓你閱讀的時候完全無需動腦,非常輕松非常愉快,讀完神清氣爽,感覺自己非常有智慧,整個人都升華了。
但其實上,你啥也沒學到,人家隻是說幾句好話,你還當真了。雞湯愛好者在喝了無數雞湯之後,生活上工作上毫無建樹,于是恍然大悟,惱羞成怒,什麼心靈雞湯,分明就是毒湯!撕書!
2.心靈雞湯的來曆
這個意志薄弱人士簡直太皮了。
以下故事看上去是我瞎編的,但其實很有可能是傑克·坎菲爾德自己編的。
他長這樣。
傑克·坎菲爾德(Jack Canfield),60年代就讀哈佛,畢業後在加州當中學老師,80年代欠債十四萬美元,45歲生日,他畫了一張一萬美元大鈔票,占據半面牆壁,當作目标,日日注視,史稱“畫鈔充饑”。生日畫鈔的真實性不可考,又沒人扛着攝像機跟拍他,他說是就是吧。
他看着大鈔,回顧前半生,艱辛曲折卻一事無成,幾乎哭出來。他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沒有錢呢?假如他成功了,假如他成功了……多年後,傑克·坎菲爾德在演講中說起此事,他認為自己受到了天啟:“上帝伸出手來,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這或許是長達數年的苦苦思索,或許是某個瞬間的靈光一閃,總之,傑克·坎菲爾德開始寫一本書,大約100個小故事,每一個都給人鼓勵,促人奮進,書名就叫《心靈雞湯》。别看現在的心靈雞湯有毒,在當時傑克·坎菲爾德寫得真的可以,有經曆有口才,三觀正文筆好,是個大神。
他開始找出版社出書,投到143家,沒人要,到了一家即将破産的出版社。傑克·考菲爾德已經完全佛系,隻要出版就行,賣了1500美元。這一年,《心靈雞湯》狂銷8百萬冊。上帝在朝他微笑。怎麼樣,像不像你們瞎編的作文素材。
真是一部毫無懸念的勵志電影,相信你已經猜到結局了。
傑克·坎菲爾德寫了80本《心靈雞湯》,賣出9千萬冊,平均每本一百多萬冊。厲害的是,每本不重樣,每個故事都是真的。他是怎麼做到的?
我不知道在第一本《心靈雞湯》狂卷美鈔之時,是不是有出版團隊抓住商機給傑克·坎菲爾德出謀劃策,或者傑克·坎菲爾德真的是個天才,總之,他這麼操作了。
神操作一:他開始給特定的人群灌雞湯。
《給豆蔻年華的心靈雞湯》。《給為人父母的心靈雞湯》。《給愛寵物者的心靈雞湯》。《給高爾夫球玩者的心靈雞湯》。阿富汗戰争,《給入軍遠征者的心靈雞湯》。伊拉克戰争,《給軍人妻子的心靈雞湯》。試想一下,你是某個大神作者的書粉,吹爆TA每一本書,瘋狂安利所有人。你的大神又努力又勤奮,不用催更,TA自己就瘋狂産糧根本停不下來。還有專門給你這種學生黨/工作黨/豆瓣黨/知乎黨/這個括号()你自己是個什麼就套上去黨……寫一本書,一年三本啊,簡直不要太幸福好嗎!
卡文?不存在的!
神操作二:他開始呼籲粉絲投稿。
不粉也沒關系,我有雞湯你有故事嗎?
他雇了十幾個編輯,專門整理這些故事。每個投稿的人,都要簽字保證故事是真的。
簡直不要太良心好嗎?
比現在那些胡編亂造的公衆号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這也說明,美國讀者真的很較真。
傑克·坎菲爾德還開發了新技能,他的心靈雞湯不僅僅是勵志那麼簡單,還開始催淚了,上了電視那就是“感動美國”啊。
獨腿青年奮發圖強,奪得網球賽冠軍。八十老太老當益壯,一人跑完馬拉松。殘疾小孩收養隻有三條腿的狗狗,相依為命。雞湯都熬到這火候了,美國人當然買賬。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曾有七本《雞湯》并列,堪稱世紀奇觀,傑克·坎菲爾德因此榮登《吉尼斯世界記錄》。成名之後,傑克·坎菲爾德四處演講,給粉絲發福利,所到之處,萬衆歡呼。演講幾年,不過瘾,去做了演員。時勢造人,當時的美國太需要這樣的精神導師了,而傑克·坎菲爾德以柔情勵志的文字、犀利超前的眼光、堪稱完美的營銷推出《心靈雞湯》系列,确确實實改變了很多美國人的生活。
他給美國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勵志文化。
比他有野心的沒他文筆好,比他文筆好的寫得沒他快,比他名氣大的沒他眼光高。
勵志書籍千千萬萬,傑克·坎菲爾德的心靈雞湯能夠獨占鳌頭,自然是因為通俗,親近讀者,貼近生活,美國人民喜聞樂見。
風靡美國的心靈雞湯到了中國,為何會登上神壇又淪為劇毒呢?
3.中國的心靈雞湯
中國的心靈雞湯盛行一時的原因,跟我們的作文教育有關系。
作文一般800字,很短,要求有文采有事例,心靈雞湯恰好就是這樣的配料,簡直不要太搭!
經過高考作文訓練的人,看到心靈雞湯,如同看到錢櫃,批量生産,快得一比。
于是,中國式心靈雞湯應運而生。那些追捧心靈雞湯的人中,十個裡面可能有九個沒讀過傑克·坎菲爾德的心靈雞湯,但他們每個人肯定都認為中國人的心靈雞湯才是正宗的心靈雞湯,外國貨都是糟粕。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中國式心靈雞湯一捆一捆運到市場上,美文出世,洛陽紙貴。
普通大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成功竟不是十年寒窗七分打拼三分天注定,而是一篇美文一碗雞湯滋潤心靈讓你脫胎換骨飛黃騰達。
那時候互聯網興起,是種新潮,讀書深造,是種時髦。潮流帶來了心靈雞湯,人們如癡如醉。讀雞湯也是讀書啊,有排面,背幾句美文名句還能博得滿堂喝彩。心靈雞湯,成功良藥。
有利可圖,出版商趨之若鹜。
然而沒人做到像傑克·坎菲爾德那樣精準營銷、保證真實。心靈雞湯通篇勵志,都是空談,喊半天拿不出實錘,沒辦法,沒那個經曆也沒那個資本。
粗制濫造的垃圾書籍不計其數,心靈雞湯良莠不齊,浮于表面,漸漸被人诟病。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文化市場跟美國相比,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征。
中國文化土壤深厚。
中國不缺勵志文化。
心靈雞湯包裝得再好,也賣不過同時期的主流暢銷書。當時很火的,有青春文學,有百家講壇,有萌芽造神。中國的文學話題實在太多了,每一樣都做得比心靈雞湯有深度,有根基,有噱頭,有争議。
美國的曆史短,基本沒有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他們喜歡新東西,也很樂意把新東西做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中國,心靈雞湯熬出來的東西,都能在春秋戰國、魏晉唐宋時找到根源。中國不是沒有心靈雞湯,類似的勵志故事勵志言論自古就有,但不會被單獨抽出來成為一種文體,而是被不斷舉證、質疑、诠釋,從而被大多數朝代肯定,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簡單無腦的心靈雞湯就跟不接地氣的八股文、歌頌皇帝的詩文一樣,是得不到人民群衆的真愛的。
更何況,市場瞬息萬變,社交軟件層出不窮,地球村裡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好聽還會講故事。網絡小說、搞笑段子、知乎故事、公衆号,哪個不比心靈雞湯好看。
其實現在很多新媒體做出來的還是心靈雞湯,換湯不換藥,但人們就是買賬。畢竟韭菜一茬一茬出,割完這屆還有下屆。有些還不如心靈雞湯,拾人牙慧,鹦鹉學舌,一樣有人看,流量泛濫的時代,比雞湯熏人好不到哪裡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