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以滿語為“國語”,一切公私文件皆滿漢文并書。自清初以來,滿族人大量居于北京,滿族文化與漢族文化之交流、融合和互相影響甚巨。
在語言方面,滿語受漢語影響很大,漢語甚至影響滿語發音,漢語詞之借入滿語中者更是為數極大。滿語中之漢語借詞因其迹象明顯,并大多有文字可征,所以受到不少研究家注意。
反過來看,滿語詞之進入漢語者也非常多。在北京話、河北話、西北話、東北話中,隻要稍加注意,即不難發現這些漢語中包含不少滿語借詞。但因滿語詞進入漢語大多存在于口語,使用日久,人們習以為常,視為當然,反而不求甚解,無人探其來源,尋其究竟。
況且辛亥後滿語棄而不用,現通滿語者極少,所以漢語中的滿語詞更難為人察覺了。
本文不談其他漢語方言中之滿語影響,而專談漢語北京話裡的滿語借詞。這類滿語詞大量存在于北京話裡,現今仍為人們日常使用。使用得那樣自然,所以反而不知其源了。
北京話裡的滿語詞,決非幾篇文章所能談清談完的,茲略述一二而已。
現在北京口語有“牌兒亮”一詞,意為“漂亮”、“美”。這是北京人童叟皆知的。“那位姑娘是誰? 牌兒亮啊!”“牌兒亮”實來自滿語口語KwarLing,意為“美麗”、“漂亮”。
北京口語裡有一詞“撞客”。現在北京市區的老年人在六十歲以上者知此,北京郊區年輕人亦曉。日前詢問幾位滿族青年(二十多歲的),其中有人還知道,說是聽他祖母說的。
這個意思是“遇上了邪”、“被鬼祟纏上”。“哎喲!東院大嬸撞客了,昨兒晚上又哭又鬧,一通兒折騰。” 此詞來自滿語口語juwangkelembi,意同此。
以上兩詞純系滿語口語。
“用不着細瞧,用眼一撒,我就瞧出來了。”這句中的“撒”(sǎ)來自滿語詞sabumbi,意為“看”、“瞧”。現在北京口語中仍常使用。
“瞎掰查(重音在掰字,查為輕音)了半天,什麼也沒瞧出來。”這裡的“掰查”來自滿語詞baicambi,意為“查看”,進入北京口語有“檢查、查看”等意。
“别太磨錯,照這麼磨多,恐怕趕不上火車了。”句中的“磨錯”來自滿語詞moco,“磨多”來自滿語詞modo。意為“遲鈍”、“不敏捷”。
“那小子是個瞎打混兒,不務正業。”“瞎打混兒”來自滿語詞Yadahūn,原意為“貧窮”、“窮漢”。進入北京口語後其意稍轉,但仍近原意。
“這一磚頭正打在我的哈拉巴上(哈音hǎ)”。滿語詞halaba意為“肩胛骨”,漢語意同(重音在“巴”字)。
“洗完了衣服,抹擦抹擦就平了。”句中的“抹擦”來自滿語詞macìmbì,意為“向外舒展”。
“那樣的人真是個拉拉哈,沒志氣,扶都扶不起來。”這裡的“拉拉哈”來自滿語詞lalaha,意為“不骨立”、“挺不住”、“立不起來”。
“别信他的話,他沒實話,全是瞎周巴咧。”“巴咧”來自滿語詞balai,意為“狂妄”、“胡言亂語”。
“說了一騾車的好話,央告了半天,還是不答應。”句中的“央告”來自滿語詞Yandumbì,意為“說情”、“托情”、“求情”。
“别胳肢人,真癢癢。”句中的“胳肢"來自滿語詞gejìheŝembi,意為“搔腋下”。後來北京土語把“給人使壞”、“難為人”等也說成是“胳肢人”,是轉而用之了。
“不管人家忙不忙,在這瞎勒勒,真讨厭。”這裡的“勒勒”來自滿語的Leolembì,意為“說”、“談”、“論”。
“那塊點心擱了好幾天了,都哈喇了。”句中的“哈喇”來自滿語詞har,意為“辣氣鑽鼻”,特指油脂腐敗生臭氣。
“那小子是個壞事搭,專出壞主意,帶頭幹壞事。”句中的“搭”,來自滿語詞da,意為“首領”、“頭目”、“帶頭人”。
“那個賣東西的不論行市,惡勒葛子地要價兒。”句中的“惡勒葛子”來自滿語詞ergelembì,意為“強壓”、“強迫”、“強加于人”、“勉強人服從”。
“把書碼齊,别出個尖勺棱着。”句中的“勺棱”來自滿語詞solonggo,意為“尖”、“出尖”、“突出”、“挺出”。
“那個孩子太淘氣,他爸爸三天兩頭兒哈赤他。”句中的“哈赤”來源于滿語詞hacihiyambi,意為“督促”、“強壓”。 漢語據此而轉為“斥責”。
“一共隻有幾塊錢,都叫他把哈去了。”句中的“把哈”來自滿語詞bahambi,意為“撈着”、“取得”。
“那個人太喇乎,什麼事都辦不成。”句中的“喇乎”來自滿語詞lahū,意思是“沒本事”、“無能”,其本意原來專指“打獵沒本領”。
北京口語中的滿語借詞極多。有些滿語詞進入漢語北京話後,完全保持原意,有些則稍有轉意。不管怎麼轉,總與該詞在滿語中的原意相近,而無反意。
為什麼北京話中有這許多滿語詞呢?主要原因是清初滿人大量入關,以北京為主要根據地。滿人來到北京,與漢族人日常密切交往,于是将大量滿語詞帶入漢語北京話。
因此可以說滿語詞進入漢語北京話是廣大滿漢兩族人民密切交往的結果,純系自然而然地進行的,并非某些人有意識地使之如此的。
關于北京話裡的滿語,您又有哪些回憶?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end ·
緻謝和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删。
本文源自《燕都》1989年第6期,
原題《北京話裡的滿語詞》,作者常瀛生。
“穩住炸醬面”炸醬面何以代表北京城?
新發地名字起源 昔日京郊看墳人的聚集地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