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論文寫在大地上?【實踐者說】 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種植大國,60%以上的種植區分布在貧困區域1984年,我考取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從此與馬鈴薯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開始,我們團隊配合國務院扶貧辦,在貴州省畢節市開展馬鈴薯産業扶貧,開辟了科技扶貧和産業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将論文寫在大地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實踐者說】
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種植大國,60%以上的種植區分布在貧困區域。1984年,我考取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從此與馬鈴薯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開始,我們團隊配合國務院扶貧辦,在貴州省畢節市開展馬鈴薯産業扶貧,開辟了科技扶貧和産業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
這些年,我們在烏蒙山區、六盤山區和燕山太行山區等地建立了六七個工作站和試驗基地,每年試驗示範新品種新技術3000多畝。主持完成了國家和省部級研發課題數十項,育成了30多個新品種并在全國示範和推廣,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10多項科技獎勵。
我們常年工作在連片特困區域的馬鈴薯主産縣,為當地提供多種形式的産業科技扶貧服務。近三年裡,我組織專家在連片特困區開展了200多項試驗示範,累計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600多萬畝,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2000多次。據初步統計,新品種新技術應用使得貧困區域馬鈴薯平均增産22.50%,每畝平均增收542.8元。
我們還為貧困區域培養碩士博士、“西部之光”和新疆西藏特培學員20多名。我自己長期助學,2017年全額捐出5年的工作補貼50萬元,和畢節市政府配套資金一起,設立了100萬元助學基金。
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心關懷,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和激勵。我将發揚紮根土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優良傳統,發展綠色馬鈴薯産業,為科技助力脫貧攻堅作出更多貢獻。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金振娅、張蕾、楊舒、袁于飛、張哲浩、王斯敏、張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