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侖 ,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拿破侖是誰?那是世界曆史中的超級英雄,幾乎影響了世界曆史的走向。
海倫·凱勒呢?她出生十幾個月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看不見這個世界的樣子,聽不見母親叫喚的聲音,除了最初的一年多,一輩子都在黑暗中度過。
但她積極迎接生命的挑戰,努力學習,最終成為著名作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四處演講,為像她一樣不幸的人争取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機會。
最後,她成功了。
美國《時代周刊》曾評選出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十位英雄偶像,海倫·凱勒位居其中。
她用自己不幸的一生告訴我們,接受生命的挑戰,努力去迎接光明,我們就能獲得光明,因為光明不止在眼睛裡,更在一顆懂得珍惜的心靈裡。
她也告訴我們,不懂得珍惜的人生,每一天都是在死去。
01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
她家境優渥,父親是聯邦軍隊的上尉,母親也是大家閨秀,剛出生時,她是真正的天之嬌女,六個月的時候,就牙牙學語,能說出一些詞語。
那時候,溫暖的陽光照在她的臉上,連命運都覺得嫉妒。
命運一旦嫉妒,就會讓你失去某些最重要的東西,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命運就拿走了她生命裡最重要的兩樣東西,一是視力,她的世界變得一片黑暗,從此隻有黑夜沒有白天;二是聽力,原本喧鬧的世界,突然之間安靜下來,什麼聲音也沒有。
那時候,她才十幾個月大,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
她家的房子外面,長滿了葡萄藤,到處都是薔薇和金銀花,春天的時候,房子被鮮花擁抱着,小鳥時常飛到上面來唱歌,可是她既聽不見,也看不見。
紫羅蘭和百合花的香味飄進屋子裡,小海倫憑着聞到的味道,找到這些花,那時候,她不知道那是花,更不懂“百合”和“紫羅蘭”這樣的名字。
每當她想表達,卻無從開口時,就急得哇哇大叫,心情實在不好,她就循着記憶,走到花園裡,将小臉蛋埋在草叢和樹葉之間,感受着葉子上傳來的清涼,觸覺成了她感受外界的眼睛。
“如果我們曾經看到過,那麼這一天就屬于我們,這一天的所有景物就屬于我們。”
可是,我們這些能看見的人,大多數時候往往并不珍惜,因為很多景象對于我們來說,太熟悉了,有些東西,甚至來了又去,我們都毫無知覺。
海倫·凱勒說,有些東西,隻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然而可悲的是,有些東西,當你懂得珍惜的時候,已經永遠失去了,生命也是這樣,你記得住那些被你珍惜過的,而那些不曾被珍惜過的時光,和死了也沒什麼差别,因為你記不得也看不見,你們隻是在擦肩而過。
02
海倫·凱勒六歲的時候,父母聽說了一位能妙手回春的醫生,許多在别人毫無希望的病人,在他那裡都能治愈。
父母帶海倫去看了醫生,可是海倫的病,連妙手回春的醫生也毫無辦法。
天欲成其大事,必先予其以大考驗。
人生比較幸運的是,命運這東西,給人以障礙,同時也将坦途給了你。
對于海倫·凱勒來說,失去視力和聽力,已經無可挽回。
隻是她心中呐喊着:光明,給我光明。
1887年3月3日,一個叫莎莉文的女子來到了海倫家裡,這個女子,就是海倫的老師,也是帶給海倫“光明”的人。
第二天早上,莎莉文給海倫一個洋娃娃,并在海倫的手上拼寫“doll”,海倫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學習的。
莎莉文将針給海倫,讓她去感受,也在她手上拼寫“pin”,然後是杯子(cup)、坐(sit)、站(stand)、走(walk)、媽媽(mother)、爸爸(father)、老師(teacher)。
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海倫被一個神奇的世界吸引着,她憑借有限的詞彙量,打破砂鍋問到底,渴望知道更多的信息。
有一天,莎莉文老師摟着海倫,在她的手上拼寫“我愛海倫”。
海倫就問:什麼是愛?
莎莉文用手指着海倫的心髒說:愛就在這裡。
一陣紫羅蘭的香味飄來,海倫繼續問:花香是愛嗎?
老師答:不!
和煦的陽光照耀着兩人,海倫用手感受着溫暖的陽光,問:這是愛嗎?
莎莉文老師繼續說:不!
認識的字越來越多,雖然還磕磕巴巴,但她能表達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了,也開始閱讀書籍了。
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她們在室外閱讀,松針散發出迷人的香味裡,也含有野葡萄芬芳氣息,世間萬物,對于一個在學習的人來說,都是學問。
而海倫原本不安的心,開始安定下來,她安安靜靜地坐在莎莉文老師的身邊,聽她描繪窗外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河流,一望無際的田野,連綿的山林,談笑風生的人群。
眼睛是看不見了,耳朵雖然也聽不見,但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也在緩緩地向她展開。
人隻要自己不放棄自己,那麼再漫長的黑夜,也會迎來光明。
03
1892年,海倫寫了一個故事,名叫《霜王》。
她把這個故事寄給學校的校長,并發表在學校的校報上。可是沒多久,有人說這個故事是抄襲前人的作品,即所謂的“剽竊”。
海倫得知後,痛苦異常,她甚至不敢再寫作,就連給母親寫信,也會覺得恐懼,擔心裡面的某些話是“剽竊”來的。
幸好,莎莉文一直在鼓勵海倫,讓她重新拿起了寫作的筆。
1894年,海倫參加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協會,也是這一年,海倫結識了早已成名的作家馬克·吐溫。之後她被安排到紐約學習,她又學習了算術、地理、法語和德語,第一年學習結束,海倫已經可以閱讀德文著作《威廉·泰爾》了。
“可見之物轉瞬即逝,無形之物流芳百世”,自從愛上讀書,海倫就愛上了莎士比亞,她讀《麥克白》,讀《李爾王》,讀到書中人物眼珠被挖出來的時候,海倫憤怒不已。讀《威尼斯商人》的時候,她覺得那個商人可憐,因為即使他想改過自新,人們也不一定會給他機會。
随着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海倫的閱讀也越來越廣,他讀了詩人席勒的作品,也讀了詩人海涅的作品,還讀了歌德等一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心越豐富,世界越光明。
她告訴朋友們:我将來要上大學,而且要上哈佛大學。
除了讀書,她還有許多熱愛的活動,比如鄉村戶外運動,喜歡劃着小船,同風浪搏鬥,喜歡在充滿月色的晚上,在湖面乘獨木舟,最喜歡的是出海遠航。
1897年,海倫參加哈佛大學的初試,考試一共考了九個小時,她通過了所有考試,其中還有幾門考試拿到了優等。
1899年,海倫參加哈佛大學複試,曆經重重困難,她進了哈佛大學。
她努力學習,因為她知道,學到的東西總會有用,那些東西總有一天會在自己的生命的發出光。
就像她說的:
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于希望日後能使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當你努力向上的時候,你就總能看見向上的路,而當你不想向上,你也能找到十萬個理由阻止自己前進。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追逐連着另一個追逐,就是一個夢想接着另一個夢想,就是一場奔赴接着另一場奔赴。
任何一個時候,都不要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因為當你如此覺得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夢想,那人生真的就隻能這樣了。
04
畢業後,海倫一邊寫作,一邊工作,
她的書《我所居住的世界》出版,還有詩集《石壁行歌》也出版,這個時候,她還在農場養雞。
她到附近的養雞場買了一些小雞來養着,雖然照顧得殷勤有加,可是沒過多久,小雞一個不剩地死了。
養雞不成,又想養馬,結果買了一匹野性未馴的馬,自己根本就不能馴服,還專門請了一個馴馬人。
那時候,她們手頭比較“拮據”,于是有人勸他們種植蘋果樹,種了一百棵樹,結果山上的一對野鹿在果園“肆虐”了一圈,果樹隻剩下五棵。
企圖經營農場的計劃全部失敗,五年後,海倫才終于吃上了自己種的蘋果。
已經學有所成的海倫,也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她為盲人請願,後來成立了盲人特别委員會,海倫是主席。
她也思考盲人的生活和學習問題,最終決定緻力于兩件事:
第一,讓每個盲人都學會一種技藝。
第二,統一盲文,将美國、歐洲等地現有的幾種盲文統一起來,可以提高盲人教育水平。
為了能提高盲人教育和治療,海倫還學習了演講,從最初站在演講台上就發抖,都後來全國巡回演講。
有一次去緬因州演講,莎莉文老師舊病複發,海倫,沒有辦法,就寫信給卡耐基,卡耐基有錢,啥都能搞到。
卡耐基回信說:
我是如此幸運地接受命運的眷顧,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如此的受人尊敬和愛戴,你竟然肯給我幫助你的機會,我覺得無比幸福。
為了給盲人謀取福利,海倫四處演講,有時候在豪華的禮堂,有時候在簡陋的帳篷。
1921年前後,為了慈善事業,三年内,她跑遍了全國的每一個角落,跑了123個城市,參加了249場演講,有了二十幾萬的聽衆。
終于,在她四十歲那一年,全國盲人保障機構建立,有許多人募捐支持,盲文得以統一,國内第一座盲人圖書館成立。
除此之外,海倫還嘗試了影視行業,演她生活的故事,她自己就是主角,電影名叫《救贖》。
後來,她還接受了雜技團跑龍套的工作,跟随雜技團出演了無數節目,做了四年的龍套演員。
在雜技團,海倫要做的就是,每當莎莉文老師上台簡單說一些海倫的教育經曆,海倫接着就上場進行流暢的自我介紹,然後和觀衆互動。
一個人真正的珍惜自己的生命,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應有的光彩,讓内在的能量得以迸發。
05
人應該怎樣活?
海倫·凱勒說:
我們最好都抱着明天就要從這個世上消失的想法,活好每一天。
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珍惜,不讓自己的生命有遺憾,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而不是将生命浪費在某些“不應該”的事情上。
然而對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很多時候,并不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反而将一雙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珍惜自己所有的,他會發現,自己竟如此富有,因為我們或許窮,但是我們身體健康,甚至當我們身體不再健康的時候,至少我們還活着,而沒有像某些人那樣不幸地死去,隻要活着,我們就能享受很多,溫暖的陽光,親情的美好,如果不幸,自己至少還能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态。
可是,如果我們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而是看着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我們會發現,别人的房子大,我的房子小,别人長得好,我長得醜,别人有錢全世界旅遊,我隻能天天工作,在這樣的注意力下,我們無比貧瘠。
就拿視力來說,海倫說看得見的人實際上什麼也看不到,其實大多數時候,确實也是如此,因為看得見,所以不覺得萬物的樣子迷人而美麗。
她曾問過一個從森林裡散步回來的朋友:觀察到了什麼?
朋友說:沒什麼特别的。
确實,當陽光透過将稀稀疏疏的影子打在地上,當松鼠蹦蹦跳跳跑過樹林,腳下的松葉松松軟軟,這有什麼特别的呢。
其實并不是不特别,而是人們已經不懂得珍惜這些尋常的美好。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他所擁有的時光,那麼他活着就是在重複曾經的某一天,重複之前的某個星期、某個月。
所以,那些我們不曾珍惜的日子,其實每一天都在死亡。
06
說起海倫·凱勒,我想到另一個同樣不幸的作家史鐵生,二十歲癱瘓,後來又是腎病,最後隻能靠透析活着。
剛坐上輪椅時,他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都搞丢了?這麼一想,隻覺天昏地暗。
等到屁股上又生出了褥瘡,一連數日隻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突然又覺得,能夠端坐的日子,是多麼晴朗。
等到尿毒症了,三天透析一次,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那時候,突然又覺得,往日的時光其實很美好。
于是他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其實人所應該珍惜的,就是這份每時每刻的幸運,那些我們擁有的,即為幸運。
當然,以别人的苦難來作為自己生活的警鐘,這無疑是淺薄的,如果是從别人的苦難中對比自己,有幸災樂禍之嫌疑。
但是仔細看我們,難道就不是苦難?就不是殘疾?
就像史鐵生說的,人所不能,就是殘疾。
殘疾既然是定數,那麼人就不應該老是看着自己的殘疾,看着自己的“不能”,而是應該去看到自己的“擁有”,看到自己的“能夠”,因為這些,是我們真正的幸運。
可是很多時候,人往往不能看見自己的幸運,隻能注視着自己的不幸,所以抱怨橫生,嫉妒橫生,雖然總是欲求不滿,卻将曾經奮力求得的一切,棄若敝履。
所以叔本華說,人的本質是痛苦,因為人對幸福總是容易忘記,而對痛苦則記憶深刻。
07
人這一生,時光有限,你浪費的一天,再也回不來,那一天就和死了的日子一樣。
曾經看到一句話說:人生啊,最好就是在能珍惜的時候好好珍惜,不能珍惜的時候好好放手。
在我們身邊,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我們該珍惜的:我們天賦的能力,我們内心的快樂,我們思想創造的源泉。
海倫·凱勒雖然看不見聽不見,但是她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努力照顧好自己的靈魂,也努力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到頭來,她也發現,人所能見的世界,終究是有限的,而那個看不見摸着的精神世界,卻是無限的。
以有涯之生,做無涯之事,這是她對自己的珍惜。
而我們,當有我們自己的熱愛,當有我們自己的追求,我們也應該在愛的光輝下,好好珍惜。
文|不有趣靈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