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石窟、第二個敦煌、全世界罕見的石窟—鐘山石窟
鐘山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陝西省子長縣城西15公裡處的鐘山南麓,又名萬佛岩、普濟寺、大普濟禅寺、石宮寺。始建于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0),曆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據曆史記載共十八窟,現僅發掘五窟,均為國家一級文物。整個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
鐘山石窟中窟内有大小佛像萬餘尊,故稱萬佛岩,洞内富麗堂皇,色彩鮮豔,萬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錯落有緻,做工精細。中外學者認為,其曆史價值,藝術價值不在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專家結論為:“中國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見的石窟”、“第二個敦煌”,有極高的曆史、科學、藝術價值。
主窟萬佛岩呈長方形,面積為225㎡,平頂八卦蓮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長11米,寬5.3米,高1.4米的石壇基,壇基上有3組14尊大型主體石雕,主佛像為釋迦牟尼三世佛即分别為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
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與壇基緊密連為一體,壇前有乘獅的文殊菩薩和乘白象的普賢菩薩。釋迦牟尼結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蓮須彌座上,形象十分莊重。釋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侍立大弟子迦葉和小弟子阿難,均腳踏蓮座,通高2.5米,形象逼真而生動。壇基東西兩端各立一尊侍協菩薩,壇基前後兩排共八根接地連頂的方形石柱,1米見方,高5米,系造窟時所留支撐頂闆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無間隙地刻滿了數層浮雕,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為主。
到了明代萬曆年間,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關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補雕其上,曆史上稱為三教聖人,是我國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産物,從而使這一珍貴的藝術寶庫更加豐富完整。壇基三尊主像上面各鑿有複鬥形藻井,繪唐草圖案。窟内雕像,全部妝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繪,金碧輝煌,保留千年而經久不變,令人稱絕。
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滿雕小千佛、菩薩、羅漢、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羅漢像,或合目誦經,或恍然深思,或側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視,每個形象都顯示出不同的性格。石窟東壁一組“佛涅槃圖”,釋迦佛仰身而卧,進入不生不死的境界。衆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飲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側目凝視,神情動态,惟妙惟肖。鐘山石窟的造像,樸實粗犷,遒勁有力,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匠師們以十分娴熟高超的技藝,成功地塑造了佛的雍容大度,菩薩的婀娜多姿,羅漢的千姿百态,弟子的老誠持重及其曆經磨劫卻始終不悔的獻身精神,從而展現出了一幅幅氣韻生動、非凡,個性鮮明的立體圖像。
壇基的正前方,置一對對稱的自在觀音,盤腿坐在仰蓮須彌座上。壇基前下方,東有騎青獅的文殊菩薩,西置騎大象的普賢菩薩,恰似一對嚴陣以待的騎士,随時聽從主人的調遣。建造鐘山石窟的無名匠師們以高超的技藝,賦予鐘山腳下這塊冰冷粗犷的石頭以永恒的生命,展示了佛的雍容大度,菩薩的婀娜多姿,弟子的老成持重,溫順祥和,以及曆經磨劫而始終不悔的獻身精神。壇基上分前後兩排分布着8根接地連頂的方形石柱,石柱1米見方,高5米,上呈窟頂,均為建窟時所留支撐頂闆岩石之用。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一樣,均密無間隙地刻滿數層萬餘尊浮雕小佛像,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為主。兩邊的造像龛裡,雕有太子出行圖和僧人啟門圖。尤其是東壁的造像龛裡的太子涅槃圖,更是刻畫得惟妙惟肖,把太子升天成佛的經過表現得的活靈活現。一代哲人釋迦牟尼八十年,以他覺悟到人生真谛教化衆生,當他感到大限降臨,便在天空拘屍那城跋提那河畔的婆羅雙樹之間,向弟子們講說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大般涅槃經》,然後卧倒圓寂。“化功已畢,入寂必樂”的釋加牟尼,側身而卧,進入了不生不死的超凡境界,安詳若睡,阖目似瞑,鼻翼尤覺翕動,展示出佛教“寂天為樂”的精神境界。那種恬靜、安詳、慰藉、超然,永存在那微陷的神秘的嘴角邊。
石窟正門兩側牆壁上,分别雕刻的16尊羅漢造像,有的面慈心善,有的兇神惡煞,有的閉目誦經,有的含睇若笑,有的甯思沉睡,個性鮮明,氣韻生動。羅漢造像的上方,雕滿了數層千餘尊佛像,喜怒哀樂,各不相同,姿勢各異。這一尊尊造像,既簡潔明快,遒勁有力,又雕刻精美,造型逼真,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藝術大師們的造像,突破了天界神的藩籬,而成為生活中美的典型。口含情,目傳神,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成為不可多得的稀世佳作。透過這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人們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燈下,世世代代藝術大師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雕刻着膜拜的偶像,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也為後人留下這巧奪天工的驚世之作。
第二窟西壁菩薩
坐佛
迦葉
第三窟左壇佛
鐘山石窟為典型的縱軸式布局佛寺,現開掘石窟五個,以中窟三号窟保存最為完整為主窟。走進主窟,三尊釋迦牟尼的佛像赫然展現在眼前,稱之為“三世佛”。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三尊釋迦牟尼坐的蓮花台是不同的:一個坐台沒有蓮花,一個是還未開放的蓮花台,而最後一個是盛開的蓮花台,代表着過去、現在、未來。每尊佛像左右分别侍立着大弟子迦葉與二弟子阿難。
第三窟中壇
第三窟中壇阿難
第三窟左壇迦葉、菩薩
鐘山石窟保護範圍之内,還分布着許多古建築,如宋代的山門、牌坊、明代的蕭寺宮、禅院、清風明月戲樓、七級密檐式磚塔、九級松岩法師浮圖塔等均保存完好,造型别具一格,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七佛 (局部)
迦葉(局部)
第三窟中心壇上菩薩(局部)
第三窟中心壇上菩薩
菩薩(局部)
第三窟基壇右側迦葉
第三窟左壇阿難
第三窟左壇阿難
第三窟基壇右部坐佛
第三窟基壇右部坐佛(局部)
第三窟基壇右側菩薩與阿難
阿難(局部)
阿難(局部)
第三窟右壇菩薩
第三窟基壇右側迦葉(局部)
第三窟基壇右側迦葉(局部)
第三窟中壇迦葉(局部)
第三窟中壇文殊菩薩
第三窟中壇普賢菩薩
第三窟左壁一佛二弟子龛
第三窟右壁一佛二弟子龛
第三窟菩薩
第三窟中壇菩薩
第三窟十地菩薩
第三窟後排左一柱十地證王
第三窟後排右一柱文殊菩薩
第三窟前壁藥師佛
第三窟後排左一柱文殊菩薩
第三窟前排左一柱普賢菩薩
第三窟左一柱文殊菩薩
第三窟右壁水月觀音
第三窟前排左一柱水月觀音
第三窟前排右一柱水月觀音
第三窟水月觀音
第三窟壁十六羅漢
第三窟前排左一柱十六羅漢
第三窟中壇坐佛座下獅子
第三窟中壇坐佛座之托座力士
千手觀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