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誰的顫音最強?
誰的假聲無雙?
誰的氣息無敵?
誰的歌曲有最高的傳唱度?
誰的歌曲最有難度?
誰的電影作品最有厚度?
誰的演技最好?
誰的舞台不可挑戰?
誰是廣告之王?
誰最全能?
上述十個問題。
任何一個皆可單獨成篇。
這其實就是天王的厚度,他們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和足夠份量的作品。
而真相也永遠不會被謊言掩蓋。
因為謊話即便無限重複,也絕無可能變成事實。
所以關于上述問題的結論,一定來自審慎的思考與分析,并有實際的作品和表現可做依憑。
觀點可以不同,但請基于事實。
另外根據多年觀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但凡藝人有實力的,粉絲謹言慎行,若藝人虛有其表,粉絲則喜歡四處征戰。
道理其實很簡單。
以實力說話,就是列作品談專業,反之則隻能以攻擊或嘴仗掩蓋事實。
天王首尾,一言而決。
言歸正傳。
顫音之王,郭富城。
顫音是唱歌的基本技巧之一,普通人也很容易模仿練習。
它能令歌曲更加婉轉、流暢和自然。
郭富城歌曲裡的顫音可分為高音強顫、假聲顫音、顫音卸力、獨立音律之外和超常細膩五類。
典型代表歌曲如下。
1995年的《純真傳說》和《強》,一個是高音頂端強顫,另一個是假聲顫音。
1996年《男人香》,卸力的典型。
1997年《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尾音從虛化實,别有意趣。
2003年翻唱的《無言感激》,因氣息的悠長而令聲音獨立音律之外,且有行有餘力的顫音處理。
2013年的《我一直走》,顫音“細膩度”的天花闆。
從作品脈絡來看,經曆了初探、多變和成熟的這樣一個過程。
與其唱功成長同步。
假聲之王,張學友。
他或是四大天王甚至整個華語樂壇,假聲應用最多、最頻繁的一位歌手。
和顫音一樣,假聲也屬于基本技巧之一。
以前見有樂評人不忿,說張學友“數十年玩弄假聲如一日”,也有稱其炫技的。
但張學友隻需要拿出一首1999年的《頭發亂了》。
即可登頂“假聲之王”的寶座。
任你千百種聲音。
一錘定音。
氣息悠長之王,郭富城。
無論是早期連續十六支勁舞,還是中後期連續三小時唱跳。
或者随便列舉一首歌曲做例子,比如2000年與王菲合作的百事歌曲《星空無限》。
這些事實都能感受到其氣息悠長度的可怕。
所以最起碼。
郭富城作為華語唱跳歌手的“天花闆”。
絕不是浪得虛名。
單論氣息的強大。
一騎絕塵。
傳唱度之王,劉德華。
毫無疑問,劉德華唱紅的歌曲數量最多。
他很多歌曲都屬于播放率“超常密集”的程度。
換句話說,你不需要買他的專輯,照樣能“聽會”不少歌曲。
這一方面是旋律上口,另一方面就是播放率緣故。
簡單列幾首。
《忘情水》、《中國人》和《恭喜發财》。
傳唱極高。
當然如果從單曲來講,也可以理解為四大天王各有千秋。
比如傳唱度問題其實可以分兩層來理解。
一個是當年傳唱度,比如劉德華的《一起走過的日子》、《忘情水》和《中國人》,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狂野之城》和《強》,張學友的《每天愛你多一些》、《吻别》和《我等到花兒也謝了》,黎明的《我來自北京》和《今夜你會不會來》。
就當年傳唱度來講,都是一時熱歌。
另一個是持續的生命力。
這個情況又分為兩類,一個是KTV點唱率,另一個是專業歌手和綜藝的翻唱率。
從KTV點唱來講,估計劉德華能獨占鳌頭。
而在專業模仿情況來說可能張學友和郭富城的概率相對比較大。
張靓穎于《我是歌手第三季》第二期中翻唱過張學友名曲《餓狼傳說》,香港年僅14歲的唱跳美少女鐘柔美參加《聲夢傳奇》,就連續翻唱郭富城的《狂野之城》和《第四晚心情》。
另外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又或是綜藝翻唱率最高的一首歌曲。
難度之王,郭富城。
歌路極廣、曲風多變,早期和後期風格各自不同。
簡單劃分,1990年至1993年少年派,1994年到1995年轉型成熟,1996年到1998年直上巅峰,2000年之後步入另一個階段。
對于很多人說“什麼歌都能唱”的說法持保留态度,因為“能唱”和“唱好”,完全是兩回事。
比如實力歌手張傑,曾經在自己的演唱會上翻唱過郭富城的《唱這歌》。
張傑的實力無需質疑,但駕馭這首歌就顯得頗為吃力。
而郭富城更多的難度歌曲反而不是快歌。
随列幾首,《純真傳說》、《強》、《旅途》、《真的怕了》、《愛情》和《孤單說你忘了我》,其中任意一首,不但普通人難以駕馭,很多專業歌手也難以挑戰。
電影作品厚度之王,郭富城。
慣例作品為證,以品質為基本要求。
郭富城有《三岔口》、《父子》、《殺人犯》、《最愛》、《百年浮城》、《踏血尋梅》和《無雙》七部出列,并可将兩部《寒戰》拱手贈與梁家輝。
劉德華代表作有《五億探長雷洛傳》、《暗戰》、《無間道》、《大隻佬》、《投名狀》和《桃姐》,黎明有《都市情緣》、《甜蜜蜜》、《半生緣》和《真心英雄》、《三更》,張學友有《喋血街頭》和《男人四十》。
對比而論,商業片方面郭富城的《無雙》呈碾壓态勢,小衆文藝類的《最愛》亦不可逾越。
華語影壇頂級厚度。
演技之王,郭富城。
不但領銜四大天王,更是直追雙梁。
很多人說,演技問題“見仁見智”,換句話說,以個人偏好替代客觀标準。
不然如何“見仁見智”?
演技标準肉眼可觀,比如入戲深度如何?情緒流轉流暢與否?有沒有爆發力?能否令觀衆共情?
凡此種種,都是演技的客觀體現,絕非“見仁見智”。
其實對比非常簡單,《三岔口》中極緻的情緒張力、《父子》中的頹廢力場、《殺人犯》中的爆發力、《最愛》中的情緒層次與升華高度、《百年浮城》中的内斂與氣場、《踏血尋梅》的無痕與《無雙》的詭谲多面,對應其他演員作品,能找到嗎?大概率是沒有的。
這就是演技問題的真相。
情緒張力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容,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入戲深度與角色體察、共情能力,所以不但要求極深入戲,還需要演員本身有足夠充沛的情感,不然就難以釋放并打動觀衆,而這個問題是無法用技法解決的,更大程度來自天賦。
舉個簡單例子,《最愛》片末那場戲,對手戲的章子怡和監視器後的導演皆因郭富城而落淚。
演技判定,來不得半點虛誇。
仍在探索更高處。
舞台王者,郭富城。
看過很多言論。
其實比如像杜德偉或者韓國的rain之類明星的粉想要争這個名号,能理解。
但在四王的陣營裡,“某某隻是不想跳,不然舞台之王的名号會輪到郭富城?”這種言論就真的叫做贻笑大方。
杜德偉、rain是可以和郭富城對标的。
因為他們和郭富城一樣,在舞蹈方面是真的下過苦功。
而某天王不但沒有基礎,跳舞也隻是簡單走位,究竟哪裡來底氣“有棗沒棗打一把”?
此外,郭富城的舞台可做香港名片,舞步獨步華語樂壇。
舞台王者、亞洲舞王、香港舞蹈家年獎、至尊舞台大獎、三小時唱跳紀錄、台灣小巨蛋演唱會自發購票捧場的明星超過兩百位,其中就包括周傑倫這種新生代“人王”。
若有人試圖挑戰,請先過此六關。
廣告之王,郭富城。
真正的廣告天王,從出道至今超過三十年的時間裡,廣告代言從未停歇。
亞洲唯一進入百事名人堂的代言人。
之前做過一個數十年廣告曆程的回放視頻,真的是數到手軟。
這個名号也有某天王的擁趸想争。
其實照樣能理解,榮譽和财帛一樣可以動人心。
但争之前,請先做功課,斟酌一下是否有匹敵的資格。
要求不高,數量與年份。
郭富城手握超過四十個代言,并且幾乎每一年都不缺新增品牌。
這兩條若能滿足,歡迎提名。
萬事皆可明辨。
任何人都有立場,但沒有講不清楚的道理。
更沒有可以吹噓到頂的榮譽。
動辄攻擊者,唯心虛耳。
實力派,方能安之若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