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是内科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是醫師的标志,現代醫學即始于聽診器的發明。
聽診器自從被應用于臨床以來,外形及傳音方式有不斷的改進,但其基本結構變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傳導部分(膠管)及聽音部分(耳件)組成。
早在古希臘時代,醫生就知道用耳朵貼近病人胸廓可以聽到心肺的聲音,并用此方法觀察心肺是否異樣(其實,這隻是粗淺的聽診而已,很多細微的異樣根本不可能聽得出來)。
當時的醫生都是隔着一條毛巾用耳朵直接貼在病人身體的适當的部位來診斷疾病。
這種方法延續了數千年。
1816年,著名醫生雷奈克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是一種中空的直管并将之命名為聽診器。後來,雷内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确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
由于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内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内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确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将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診器是一個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于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内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内胎兒的心音。
到了現代,人們又将聽診器在細節上進行很多改進。聽診器類型目前有單用聽診器、雙用聽診器、三用聽診器、立式聽診器、多用聽診器以及最新出現的電子聽診器。扁形聽診頭常用于聽診高音調雜音大小雙功能扁形聽頭用于探測低頻心音,擴張音和第三音以及第一,第二心音,已經能聽到小兒的心音。鐘形聽診頭常用于聽診低音條高雜音,可以聽到腹中的嬰兒心跳。表式聽診頭,常用于聽診手腕的脈搏聲響。
本文系愛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疑問或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将及時的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