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金珠瑪米,潔白的哈達獻給你
——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援藏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層巒疊嶂,水秀雲白,青田牧場……
這裡是被世人稱之為“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市——尼洋河的碧水微波靜靜地流淌,“最美雪山”南迦巴瓦雪峰霧繞雲飄,雅魯藏布江磅礴奔騰,仿佛都訴說着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9年援藏醫療幫扶的深情大愛。
“解放軍是我們的貼心‘門巴’(醫生)!”“最美的祝福送給值得托付生命的‘金珠瑪米’(解放軍)!”……8月中旬以來,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進藏健康扶貧專家醫療隊來到西藏林芝市各縣區開展高原疾病調研,醫療專家還與第六醫學中心駐藏幫扶醫療隊指導林芝市巴宜區衛生服務中心籌備等級醫院評審,開展義診和醫療幫扶,助推當地脫貧攻堅,為“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新時代贊歌又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
( 1 )
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的各色經幡,是藏族人民沿襲上千年驅除病孽的美好寄托,以祈求神靈保佑平安。但遺憾的是,人們的疾病并沒在這種期盼中減少。
為了響應中央“關于支援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衆醫療健康救助”号召,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2010年派出首支醫療隊,深入雪域高原西藏林芝開展對口醫教研幫扶,落實精準扶貧任務。
首支醫療隊抵達林芝時,淳樸的藏族群衆手捧潔白的哈達、帶着香甜的糌粑,有的甚至端來熱騰騰的酥油茶,以當地最隆重的方式迎接醫療隊員的到來。
此情此景,讓醫療隊員們無不為之感動。然而,盡管從上午9點一直忙到太陽落山,但前來就診的患者依然絡繹不絕。一連幾天,當地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量急劇上升,最多時甚至超過了以往就診人數的百倍。
真心換真情,真情赢真心。醫療隊員堅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團結、特别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全力以赴戰鬥在臨床醫療工作第一線,短短3個月接診五千餘人次。
醫療隊還開展健康講座,内容涉及牧民養生保健、衛生常識、婦幼保健等多方面知識。他們還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生理衛生和保護視力的巡回宣講……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們為巴宜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全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人員崗位職責,增設了微波理療、小針刀、耳穴埋豆等項目,推動了特色科室的快速發展。巴宜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水平得到顯著提升,9年多來門診患者人數增加了30多倍。巴宜區衛生服務中心新的院區正在拔地而起。
( 2 )
6次深入西藏,累計為4500多名病患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被當地藏族群衆稱為“神醫”的顧群是醫療隊的一張亮麗名片。
這一稱号絕非虛名。林芝苯日更慶寺初崩活佛患有嚴重的肩周炎,手很難擡起來,他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找到顧群。出乎初崩活佛意外的是,擅長埋耳豆和紮針灸法進行穴位調理的顧群隻在他肩膀、腰部周邊幾個穴位上紮了幾針,自己的胳膊就擡舉自如了。
被治愈的初崩活佛把自己的經曆告訴身邊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不久顧群就變成最繁忙的醫生,每天找她看病的人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天接診120多人,不少病人甚至從墨脫、拉薩等地趕來。顧群常說,“無論多晚,隻要門外有病人,我都會為病人看病。”
藏族群衆說,聖潔的哈達與白軍裝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顔色。藏族同胞一提起醫療隊員張晨,都稱贊她為“格桑卓瑪”,藏語意為“最美麗的女性”。她為布久鄉簡切村孕婦德慶旺姆孩子接生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
接生前,孕婦已經精神疲憊,高原反應,語言不通,情況緊急……張晨運用了豐富的助産經驗并不斷對孕婦豎起大拇指,告訴她“你可以的”。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胎頭終于緩緩娩出。盡管硬件設施比較落後、環境條件比較艱苦,張晨依然做到了無創接生、母嬰安全。這是一個漂亮的女嬰,身長50cm,體重3.2kg,取名嘎瑪拉姆。這時張晨才發現,在乍暖還寒的高原上,她早已汗流浃背。
“謝謝!她是我的女兒,也是你的女兒。”德慶旺姆握着張晨的手眼含熱淚,用不大标準的漢語連聲感謝。
情系高原,愛撒雪域。林芝轄區廣闊,山高路陡,農牧民居住分散,到醫院看病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許多人因此将小病拖成了大病,大病拖成了不治之症。
對藏族同胞的愛沒有邊界,這是醫療隊員共同的心聲。
為了讓每名患者及時得到治療,醫療隊除了竭盡全力診治前來就診的患者,還針對當地農牧民距縣城較遠、出行不便的實際,提出“登門看病”的服務理念。無論是選派駐藏醫療隊,還是幫扶義診醫療隊,都要進村到戶巡診,他們克服艱險山路的長途跋涉和嚴重缺氧的高原反應,定期醫療巡診已覆蓋了林芝100多個自然村,包括“雪域孤島”墨脫。
“疼痛好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走了!” 一次醫療隊巡診結束後,60歲的藏族村民措姆把潔白的哈達獻給了醫療隊康複醫學科醫生丁宇,感謝他治好了困擾自己多年嚴重的關節炎。措姆說,解放軍醫生們為大家帶來幸福安康,大家把聖潔的祝福送給最可親最可敬的人。
西藏山南47歲牧民益嘎多年不自主漏尿,大夫專家看了不少,病情卻無好轉。2013年,他慕名找到正在西藏軍區總醫院代職的中心泌尿外科專家高雪松,他主刀實施了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解除了益嘎多年頑疾,也填補了西藏地區在該項技術領域空白。
一位患關節炎多年的藏族老人,在醫療隊員的精心診治下疼痛得到有效緩解。得知醫療隊要回北京的消息,硬是讓4個兒子擡着走了3個小時的山路,隻為能夠當面說聲:“謝謝‘金珠瑪米’!”
( 3 )
雖與雪域高原遠隔千裡,但第六醫學中心醫務人員的心依然能夠融化厚厚的冰雪。
一次醫療隊到林芝最偏遠的百巴鎮義診,百巴鎮拉嘎村牧民旺青流着眼淚,“撲通”一聲跪倒在醫療隊員們面前。他有兩個孩子,10歲的羅布西洛和4歲的白瑪旺久出生後就得了一種“怪病”,鼻子、皮膚等部位經常流血不止,而且越來越重,被當地一家醫院診斷為無法治愈的“白血病”。
醫療隊迅疾進行診斷和初步診治,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接受治療,他們與後方聯系,千裡轉送2個孩子到北京診治,經過血液科、内科、兒科等專家集體會診治療,病症得到有效緩解,病情全面穩定。
2017年4月,拉薩市一名1歲7個月患兒貢布次旦不慎跌入家中的熱水盆中,導緻全身25%面積Ⅲ度特重度燒傷,生命危急。醫療隊立即指導當地醫院進行初步救治,待患兒病情稍穩定後,協調陪同患兒和家人從西藏乘坐飛機轉運至北京。
一條生命通道從西藏直通北京,該中心燒傷整形科先後兩次為小貢布次旦進行植皮手術,創造了生命奇迹。
西藏地區高寒缺氧,兒童先心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全國其他地區。注意到這種情況後,第六醫學中心迅速把救治西藏先心病患者納入醫療服務範圍。
2011年,他們積極參與中華慈善總會開展的“為了我們孩子——千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心病兒童救助行動”,已為1000餘名患兒成功進行手術,給1000多個藏族家庭帶來了歡笑。他們還派出專家醫療隊深入西藏日喀則等艱苦地區回訪篩查先心病患兒。遇到道路崎岖泥濘,醫療隊員肩扛醫療設備經常徒步幾個小時。
為了消除當地群衆心中對醫療隊“隻是匆匆過客”的疑慮,這個中心決定為藏族地區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在大山深處工作了20多年的藏族醫生布古,來到首都北京,成了康複理療科的一名進修人員,不但每天能跟随醫生學習臨床經驗,而且還能向全軍頂級專家面對面學習讨教。他說,我一定要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把過硬的醫術帶回去,造福家鄉的父老鄉親。
為了讓更多的藏族醫生掌握先進的臨床醫療技術,醫療隊員們在每一次診治疑難雜症和實施大型手術時,都将自己的拿手絕活毫不保留地傳授給當地的醫護人員。
真情幫扶結碩果、軍民攜手建巴宜。2010年以來,中心先後派出13批100餘名醫療專家骨幹踏上雪域高原,為藏區同胞診療1.8萬例次,開展手術530餘例,健康宣教350餘場次,投入1000多萬元贈送藥品更新援建醫療設備,新增12項醫療服務項目,引入15項新技術新業務,創設外科、婦産科門診,建成林芝地區首個遠程醫學中心,把黨、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的關懷溫暖送進藏區同胞心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