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夫人在三伏天可能也吃燒烤
穿紗衣、抱“竹夫人”、睡瓷枕……湖南文物裡有着怎樣的消暑方式
本報記者向玲長沙報道
吃着冰西瓜,穿着單衣,吹着空調,你是不是覺得這高溫天湊合着也能過?
兩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可能也是這麼想的。盡管,她吃的瓜、吹的風、穿的衣,有點不一樣。
今天,就讓我們追着湖南各類文物,看看古人的消暑方式吧。
給辛追夫人扇風的扇子不止一款
出土于馬王堆漢墓的長柄大竹扇。圖/湖南博物院
作為著名的“吃瓜女孩”,剛吃完甜瓜的辛追夫人穿着素紗襌衣,款款而來。
這件重量僅有49克的衣物,不僅現在是湖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估計當年也闖進過漢代夏裝最受歡迎榜。
而且,它不僅清涼時髦,還能升職加薪。畢竟,西漢著名寵臣江充就靠着長得帥,身穿特制紗衣,把漢武帝迷得不行。
至于同款複刻他們倆的紗衣?别指望了,由于蠶寶寶長胖了,一模一樣的線沒了。
不過,辛追夫人身後和身旁侍女手中的物件,倒突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等等,怎麼有人拿“菜刀”上來了,這是要現場表演拍蒜還是行刺啊?
好吧,保安可以下去了,這是人家漢朝的扇子。
出土于馬王堆漢墓的小竹扇。圖/湖南博物院
其中,小竹扇扇面作梯形,扇面采用細竹篾編就而成,扇面邊緣則是以針線縫綴絲織物進行包裹和加固。而另外一把長柄大竹扇,可就算得上“大家夥”了。柄長176厘米,寬45厘米,扇面較大,同樣為梯形。
不過,雖然同樣稱之為“扇”,其功用卻大不相同。盡管都可以搖動生風,但相對于偏向于儀仗用扇的大竹扇,小竹扇更加具有“便面”的作用。意思就是說,在碰見不想打招呼的人時,拿出來遮擋住自己的面部,以避免社交上的尴尬。
有人說了,扇子多有什麼用,甜瓜我也不愛吃,辛追夫人有三伏天夜晚的燒烤吃嗎?
事實上,可能還真的有,畢竟,辛追夫人對燒烤的熱愛已達到“死了都要愛”的地步。
是的,辛追夫人不僅生前吃燒烤,死後也要把燒烤帶到另一世界去。她墓葬中的簡牍上記載,随葬品單是烤肉就有“牛炙一笥”“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
好家夥,這怕是帶了幾箱子的燒烤下去。
被窩裡的它竟當過陸遊的“夫人”
什麼東西不僅鑽進過黃庭堅、陸遊的被窩,還當上了他們的“夫人”?
它,就是古人的床上消暑神器“竹夫人”。
清代“竹夫人”。圖/株洲博物館
走進株洲博物館民俗文物展廳裡,我們便可以窺見它的模樣:長約0.9米,為圓柱形,用竹編制而成,中間是空的,外面則是網狀。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件“竹夫人”是清代文物,是從株洲城郊的羅家大院征集而來。功能上,不僅可以抱着入睡,還可以用于擱腳。
有人納悶了,這“竹夫人”如何納涼避暑?原來,因為竹子本來就涼,加上中間是空的,空氣流通,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就能讓人感受到風的涼意。而且古人還會在“竹夫人”裡放上薄荷、茉莉花等,配上竹子本就有的獨特清芬,真是讓人睡着都有香味。
跟古代文人相處久了,“竹夫人”除了有香,更有豔名。
蘇轼戲語“問道床頭惟竹幾,夫人應不解卿卿”便罷了,黃庭堅更不得了,為了表示對“竹夫人”的喜愛之情,還為其取了愛稱“青奴”:“青奴元不解梳妝,合在禅齋夢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箪,肌膚冰雪助清涼。”“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
像不像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沒有女朋友一起睡不要緊,有手辦、抱枕就行了!對此,陸遊深表贊同,誰說我床上孤孤單單,我自有“夫人”陪我睡(“床空新聘竹夫人”)。
南宋詞人劉克莊也不甘示弱:沒錯,再貴也要買買買,再窮也不能窮“夫人”(“誰謂先生貧到骨,百金新聘竹夫人”)。
唉,誰看了不說一句“城會玩”。
成雙成對的蚊帳鈎上刻着期許
和現代人一樣,古人的失眠不僅僅可能因為愛情,還可能因為蚊子。
這個時候,怎少得了帳幔。帳幔一挂,整個夏天都安靜了,不僅能消暑納涼,還能防蚊避蟲。
有了帳幔,又怎少得了收挂帳幔之物的帳鈎?株洲博物館就收藏了一對清代的“五子登科、佳偶天成”款銅帳鈎。
别看現代蚊帳什麼蕾絲、彩燈都有安的,放在古代富貴人家,帳鈎都不可簡陋粗俗。不僅材料上有純銀、白銅、黃銅、竹子、木料、牛角和象牙等,上面還得嵌有文字、圖案等,将喜慶和美好的願望置于其上。甚至,有一對清代皇宮所用的翡翠蚊帳挂鈎,還得到過專家高達50萬元的估價。
帳鈎的狀态,甚至還能透露出有情人之間的感情狀态。若是看到銅鏡背面所刻的龍紋被藏在匣中,鳳形花紋的帷帳沒上鈎而長垂,那便是妻子在思念丈夫了(“關山别蕩子,風月守空閨。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盤龍随鏡隐,彩鳳逐帷低”)。
株洲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帳鈎也不例外。該帳鈎是銅質地,長約25.4厘米,寬約11厘米,兩個帳鈎正面分别刻着楷體“五子登科”“佳偶天成”,後面則有雕花。“五子登科”寄寓了帳鈎主人望子成龍的心願,“佳偶天成”則希望帳鈎主人夫婦生活幸福美滿。
真可謂,帳鈎雖微物,寓意卻深遠。
既可消暑,又可拿來喂“狗糧”的,還有冰冰涼涼的瓷枕。
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獅座詩文瓷枕。圖/湖南博物院
“日紅衫子合羅裙,盡日看花不厭春。更向妝台重注口,無那蕭郎悭煞人。”湖南博物院的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獅座詩文瓷枕上,就描寫了女子紅衫羅裙,頻施粉黛,等待遲遲不來的“蕭郎”的情景。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圖/長沙博物館
單身群衆默默遞上了長沙市博物館的唐代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那行,解說換下詞:該瓷枕為荷葉行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以褐、綠、藍彩飾滿雲山紋,而蜻蜓翔于雲山之間;枕座為一卧獸,兩眼圓睜,周身以褐、綠相間作點彩條紋。器具以吉祥的猛獸為形,寓意求子及“辟邪”之意……
好吧,這古人夏天的“狗糧”,沒完沒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