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号【筋骨堂】專欄,逢周四推送!本欄文章由該院骨科專家名醫親自撰文或指導寫作,内容涉及衆多骨科常見病的科普講解與防治建議,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易被誤解的副舟骨
文/四骨科 趙長青副主任醫師
足舟骨與距骨頭和3個楔骨構成關節。舟骨内側(結節部)有胫後肌腱錨定點。副舟骨是一種較常見的解剖學變異,其發生是由于舟骨近距側或舟距關節間出現一個骨化中心,在發育過程中未與舟骨骨化中心合并而形成或合并後局部形成骨性突起。
正常人群中約10%~14%存在副舟骨,女性多于男性,一般在青春期出現,在外翻性扁平足患者中多見。
根據X線表現,足舟骨變異可分為以下3種形式:
I型
圓形或卵圓形小籽骨,嵌入胫後肌腱中,與舟骨完全分開,不形成關節,約占30%。
II型
三角形或心形較大籽骨,與舟骨結節形成軟骨連接,構成微動關節,約占50~60%。
III型
副舟骨與舟骨結節融合在一起,導緻舟骨結節明顯突出,約占4~21%。
對于副舟骨,常見以下幾種誤解:
1. 誤認為存在副舟骨就容易出現臨床症狀。文獻報道,絕大多數有副舟骨的人沒有臨床症狀,常在行足部正斜位X線片檢查時偶然發現。副舟骨存在時,胫後肌腱異常止點于副舟骨,作用力通過軟骨結合部傳導至舟骨,局部可出現假關節活動,過量運動或外傷易導緻非特異性炎症而出現足内側痛(多見于II型副舟骨),亦有報道局部與硬質鞋面摩擦或擠壓而産生滑膜炎或肌腱炎(多見于III型副舟骨)而引起足内側疼痛和腫脹,臨床上統稱為副舟骨綜合征。
2. 将副舟骨綜合征誤認為是踝關節扭傷。副舟骨綜合征可因踝部外傷而發生,疼痛及壓痛部位在足内側中部。踝關節扭傷是骨科門診常見的一種損傷,足内翻損傷多見,受傷後表現為外踝部位及其前下方腫痛及壓痛,嚴重者可見瘀斑,最常見的損傷解剖結構是距腓前韌帶。
3. 将副舟骨誤認為是足部關節脫位。由于副舟骨的存在,患者足内側往往有骨性突起,而在症狀出現前,患者一般未加注意,在劇烈運動或外傷後出現症狀,副舟骨突起部位出現疼痛及壓痛時,患者才意識到原先未被注意的足内側局部骨性突起的存在,因而誤以為系一種“脫位”。
針對以上“誤解”,需要明确以下幾點:
1. 副舟骨存在不一定出現臨床症狀,因此一旦偶爾在足部X線片檢查中發現存在副舟骨變異,不必杞人憂天。沒有相應症狀時,無需特殊處理,更不需要“複位”。
2. 當副舟骨部位出現疼痛、壓痛症狀時,可綜合病史、症狀及體征、X線或CT檢查進行診斷,明确診斷為副舟骨綜合征後,一般可以首先應用保守治療:(1)休息,制動;(2)口服或外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及中藥;(3)冰敷或物理治療;(4)封閉治療等。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時,可考慮行手術治療,手術分為切開術和内鏡下手術,常用術式有Kidner術、副舟骨切除術、以及副舟骨與舟骨融合術等。
專家簡介
趙長青,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擅長:肌肉骨骼系統常見損傷和疾患的診治。
出診時間:周四、周六下午(門診樓六樓 骨科六号診室)
溫馨提醒
請關注下方“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或“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公衆号。關注後進入頁面菜單欄“就診助手”或“門診服務”,搜索“醫生姓名”即可挂号。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