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煉以獲得長生不死為終極目标。平凡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道士卻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神仙才是道教徒崇拜的對象,因此高明的道士看不上人間富貴。五代十國時,道門領袖杜光庭接受了前蜀皇帝王建的招攬,在前蜀朝廷上做了官。他的朋友,青城山道士張令問寫了首《寄杜光庭》的詩譏刺:“試問朝中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一壺美酒一爐藥,飽聽松風清晝眠。”權傾朝堂的宰相,還不如悠遊林下的逍遙修道“神仙”。可是你知道道教“神”和“仙”的差别嗎?
道教中“神”和“仙”并不是一回事。“神”是先天地而生的,如三清,玉皇大帝之類。他們都是“道”的化身,由氣聚形而成。道經記載的太上老君,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當然神也有因為各種原因而貶谪下凡的,但神擁有神格,就算下凡也奪之不走。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豬八戒,前身是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帥,是一尊天神。被貶谪下凡之後,盡管投錯了胎,成了豬身,但生下來便具有各種神通。
三清教祖
仙與神不一樣,長生不死為仙。仙人是天地開辟之後,有沉重肉身的人經過修真學道而成。經由修道而獲得永生,便是仙,如張天師、八仙之類。“神”和“仙”的差别,就像是“天資”和“努力”的區别。有天賦的人生而知之,羨慕不來;沒有這份天資的人,必須經由自身的努力—很多時候,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成功。要想修仙,既要勤儉,少私寡欲;又能夠下死功夫,全心修煉。道教中有個說法,“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要做到活死人的狀态,才有可能成功,可見修仙的難度。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在終南山,便有個活死人墓。
正因修仙如此之難,才有那麼多修道人對神仙崇拜、向往,吸引無數凡人修仙。仙人是由凡人修煉而成,最大的特點自然是長生不死。特别是社會的上層,為了長久享受生活,當然向往長生,永亨富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派方士尋找不死藥,或者派方士到海上仙山尋找神仙。道教的各種修煉方法,其實都是圍繞長生久視而展開。有了方法,還要找到一個契機。最好是能夠得到已經修道有成之人的指點。所謂“仙人撫我頂,結發授長生”。富有四海的皇帝經常尋找仙人指點,便是這個道理。
八仙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隐居在中條山中,據說在唐朝時已經有幾百歲了。唐玄宗召見,看到張果老頭發全白,牙齒都掉了,非常的失望。問張果老,“都說先生是得道之人,怎麼牙齒頭發如此衰朽?”張果老呵呵一笑,知道了唐玄宗言語背後的意思。他說,“我是齒落發稀的時候才得道,隻好這副樣子。現在陛下問到這事,那還不如把牙齒和頭發都去掉更好。”接下來的一幕,令唐玄宗目瞪口呆。張果老當着皇帝的面,把本來稀疏的頭發薅個精光,又把剩下不多的幾顆牙齒都敲掉了。可是過一會,張果老便長出了滿頭黑絲和滿口雪白牙齒。唐玄宗大喜,對張果老十分尊崇。
仙人的另一個特點是會飛行。乘雲氣、禦飛龍,能打破空間阻隔,這才是逍遙仙人。還有就是仙人神通廣大,懂得法術。漢朝的費長房原來是個市場管理員,總在市場中看到一個老頭挂個壺賣藥。每到收市的時候,老頭便跳入壺裡。這老頭是個隐居在市井的仙人,隻有費長房能夠看破他的身份。後來,老頭帶着他進入壺中。費長房在壺中見識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于是與家人不辭而别,跟着壺公學道去了。仙人可以用法術變化出一個小世界,能耐可見一斑。
壺公
受到人間品階影響,早在東漢時,便對神仙品階進行了分類。《太平經》把神仙分為六等: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這六等和我們觀念中的神仙還是有差别的。經書裡說,“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到東晉時,道教蓬勃發展,道教理論大師葛洪把神仙分為天仙、地仙、屍解仙三種。到了唐代,可能是茅山宗師司馬承祯著作的《天隐子》将神仙分為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勇變化者稱神仙。
中國的神話、仙話中有不計其數的神仙,因此神與仙的區别,到後來也就越來越模糊。到現在經常是“神”與“仙”連用了。其實,修神成仙這樣的目标,隻是人類為了擺脫束縛而做出的努力罷了。時間的束縛也好,空間的束縛也罷,隻要去努力,去找到心中的“道”,也許終有一天,會擺脫這些束縛,而逍遙遊于天地之間。退一步說,有這樣一個奮鬥的過程,就算是沒有成功,那又怎樣?在這個過程之間,可能就找到了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