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鳤(guǎn)魚。
形似水管而得名
鳤魚是體形中等的經濟魚類,外觀和草魚很相像,俗稱刁子、麥稈刁、昌刁、刁杆。它們頭小而尖,身材細長呈圓筒狀,形似水管,因此得名。這樣的身形,也賦予了鳤魚極快的遊動速度。
鳤魚背部呈藍綠色,腹部則為銀白色,身體的側邊有一條黃綠色的條帶,尾鳍有着長長的分叉,有的分叉不同,甚至隻有一尾,因此漁民也将這種魚類稱作“一尾魚”。
性情溫和
鳤魚性情較溫和,主要以水生昆蟲、小魚、小蝦等小型動物為食。
鳤魚喜歡栖息在江河湖泊開敞水域,每年7月至9月,它們進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節時重回到江河急流中進行生殖,産卵場所需要有流水,它們在靜水中不能繁殖。它們的生殖季節為4月至6月,産漂流性卵。
鳤魚生長速度第一年較快,之後緩慢。鳤魚生長周期較為漫長,性成熟年齡為3至5年。
它們為何神秘?
鳤魚主要生活在長江流域,數量很少,是長江中罕見的魚類之一。它們屬于洄遊性魚類,隻有在繁殖季節才能看到它們的出現,這無疑給它們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鳤魚肉質鮮美,曾經是當地人的一道美味,深受喜愛。20世紀70年代左右,它們在長江有着相當可觀的捕撈量,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受到水利建設和人工過量捕撈等影響,鳤魚的捕撈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後,鳤魚年捕撈量已不足10萬噸,生存到了危險地步,甚至在多個曆史節點,在野外難覓其蹤影。
随着長江“十年禁漁”的實施,長江的生态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2020年,相關科研人員在開展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中華鲟自然繁殖監測過程中,于長江宜昌江段發現一尾鳤——這是科研人員繼2017年6月在洪湖江段發現一尾鳤後,再次發現鳤魚。
采寫:白雪
美編:朱丹清
圖片:關懷宇
編輯: 金亦炜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