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了解,但說起他取經前的經曆恐怕知道的人就鳳毛麟角,寥若晨星了,咱們在此就追尋一下唐僧早年的足迹。
先來看《西遊記》裡的唐僧。在吳承恩的筆下,唐僧是海州狀元陳光蕊和相府千金殷溫嬌的兒子,他在娘肚子裡的時候就有着非同尋常的經曆。
陳光蕊金榜題名後被皇帝任命為江州州主,于是攜着已有身孕的新婚妻子前去上任,不曾想在洪州遭遇水賊劉洪。劉洪見殷溫嬌貌美,遂殺死陳光蕊,強行占有了殷溫嬌,并且冒名頂替做了江州州主。殷溫嬌本來想随丈夫同死,但為了腹中的骨肉不得不忍辱負重活了下來,在她生下兒子後,劉洪幾次想殺死這個嬰兒,她隻好按照神的指示讓孩子順江漂流自己找個活路。金山寺的法明長老碰巧救下了殷溫嬌的兒子,給他取了個乳名叫江流兒,并且将其養大成人。江流兒十八歲時尊師命削發修行,法号玄奘,他就是日後西天取經的唐僧唐三藏。玄奘看了當年的血書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前往江州城尋母,随後奉母命遠赴長安面見外祖父殷開山陳訴冤情,于是唐太宗派兵清剿水賊劉洪,玄奘法師在官兵的幫助下得以大報冤仇。故事最後,玄奘的父親狀元陳光蕊也幸運地起死回生,一家人在經曆了生死磨難後終于圓滿團聚,重獲幸福……
相比之下,《西遊記》外的唐僧,也就是曆史上的名僧玄奘,雖然沒有苦大仇深的複雜經曆和波瀾起伏的情感曆程,但他的早期人生同樣可以給我們很多感動和啟示。
吳承恩之所以把唐僧寫成海州人,可能是因為他對鄰近故鄉淮安又面朝大海的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一直心存向往,曆史上的唐僧其實和海州沒有什麼關系,他所屬的陳氏家族一直生活在中原大地西部的洛陽一帶。
唐僧家族可謂是北朝後期曆史的有力見證者,他的曾祖父曾做過北魏的上黨太守;祖父曾擔任北齊的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則是隋朝的江陵縣令。陳惠身材高大,眉目俊朗,而且通古博今,學問過人,用現在的話說,是個聞名遐迩的男神級人物,唐僧作為陳惠最小的四兒子,應該在很大程度上遺傳了父親的相貌和智慧,這不由得人筆者想起了當前正走紅網絡的最帥和尚釋明心。
唐僧原名陳祎,隋文帝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生于當時東都洛陽附近的堠氏(今河南省偃師縣),不幸的是,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陳惠就撒手人寰駕鶴西去了,他們的家庭也随之陷入了困頓。
萬般無奈之下,陳祎的二哥陳素帶着弟弟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從此走上了修習佛法,研讀佛經的漫漫長路,這一年,陳祎十一歲。
遙想一千六百年前那個在晨鐘暮鼓聲中辛勤勞作的小和尚,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是不是被打動了呢?
寺院的生活雖然清苦,但總算衣食無憂,平安無虞,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公元618年,隋末唐初群雄逐鹿的戰火燒到了淨土寺一帶。為了重新擁有一片淨土,玄奘不得不跟着哥哥長途跋涉來到了幾千裡外的成都。
從十三歲正式出家開始,玄奘就已經開始了對佛經的學習研究。在蜀地的四五年間,玄奘師從多師,研習大小乘經論、南北地論、攝論等各家學說,學業大進,名聲漸著。
李淵李世民父子統一天下後,好學的玄奘開始在大唐各地漫遊,一邊參訪名師,一邊講經說法。在研學佛經的過程中,玄奘深感漢譯佛學著作不夠完善,以至于某些經義說法含混,理解不一,攝論和地論兩家在法相之說上更存在着難以融合的巨大分歧,因此逐漸産生了去印度求取真經的想法。
武德九年,即李世民即位的626年,天竺僧人波羅頗迦羅密多羅(簡稱“波頗”)抵達長安,玄奘向他咨詢佛法時得知印度高僧戒賢在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于是更加堅定了西行取經的決心,這才有了唐僧取經這個彪炳史冊,影響深遠的曆史傳奇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