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驢皮有那麼神嗎

驢皮有那麼神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6 19:55:14

​文 | 張佳儒

你見過什麼人因為什麼事交智商稅?有人回答,“小孩怕笨、女人怕醜、男人怕窮、老人怕死”。确實,一旦戳到上述痛點,平時再正常不過的人,都會突然智商歸零。

在A股市場上,不少上市公司被認為是靠智商稅實現資本神話的,包括部分醫藥股、保健品股,争議較大的是上市公司東阿阿膠。

“水煮驢皮”的帽子暴扣在頭上一年多後,一則業績預告又讓東阿阿膠登上各大媒體頭條。業績預降近80%,12年連漲态勢終結,“藥中茅台”成了諷刺。

這是今年第一個藍籌白馬股大雷,相信不會隻有一個。一直以來,白馬股是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股票的代名詞,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一般都獲機構重倉。

驢皮有那麼神嗎(驢皮為何而破)1

來源:視覺中國

那麼,東阿阿膠這隻白馬股為什麼就突然“黑化”了?暴雷前有哪些特征?什麼樣的股票還可能暴雷?

一、業績“僞增長”

傳統企業獲得業績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直營渠道将産品賣到消費者手中,獲得回款确認收入。二是将産品賣給經銷商,确認收入,經銷商再賣給消費者獲利。

東阿阿膠采用的是第二種銷售方式,好處是可以提前确認收入,在大環境不好的能“調節”業績;壞處是透支未來的營收和利潤,并且,一旦經銷商消減庫存,公司業績會遭受負面影響。

東阿阿膠就将業績下滑歸咎于下遊傳統客戶主動消減庫存,從而導緻公司上半年産品銷售同比下降。說白了就是現在渠道發生了變化,由靠囤貨轉為靠周轉率。囤貨獲利的遊戲玩不下去了。

7月16日,東阿阿膠在深交所互動易上承認渠道靠囤貨盈利,“渠道原本靠囤貨來盈利,我們漲價所有渠道商都盈利,因為阿膠保質期是五年,如果經銷商囤貨,差價收益就比較大。”

把半條命交給經銷商的還有格力電器,2018年,格力電器為了完成2000億銷售目标,向經銷商大幅壓貨,導緻一季度經銷商疲于消化庫存,公司業績增速大幅下滑。

這樣看來,上市公司的産品是賣出去了,業績增長了,但還得看看是賣給誰了,以及渠道是否靠譜。

二、漲價“很兇猛”

東阿阿膠業績遭遇滑鐵盧,很多人認為屢次提價是罪魁禍首。

有機構統計,2001年到2016年 ,其阿膠産品零售價從每公斤130元漲到5400元, 漲幅超過40倍,如果囤積方式可行,收益超過房地産、茅台。

為啥要漲價呢?東阿阿膠聲稱因為驢皮緊張,價格上漲。資料顯示,不僅國内的驢不夠東阿阿膠熬膠用,連非洲一些國家的驢都快收滅絕了。

在驢皮壓縮利潤的情況下,東阿阿膠在财計上動了腦筋,宣布種驢提起精神,再多戰鬥5年。去年3月,種驢的折舊年限由之前的5年拓展到10年,要知道,種驢配種10年後,壽命相當于人的60-70歲,如此高齡仍持續戰鬥,還每年為公司帶來670萬賬面淨利潤,實在精神可嘉。

驢皮有那麼神嗎(驢皮為何而破)2

圖片來源:東阿阿膠2018年報

現在看來,依靠提價來提高利潤無異于殺雞取卵,是典型的割韭菜思維。健康的商業模式是控制利潤率,盡量普惠客戶,從而獲得更多的客戶,也就是雷軍常說的“厚道”。

但也有一個特殊案例“茅台”,有人就說了,茅台業績的增長不也是通過漲價來的嗎?為什麼阿膠漲價就行不通了?

曆史原因,茅台已經超越白酒的範疇,變成了具有社交屬性的“奢侈品”,但吃阿膠的場景太少,相信沒有多少人在飯桌上或約會的時候裝上幾塊阿膠。

還有人認為,經銷商們的囤貨漲價的動機也不一樣,一個是為了漲價,渠道商故意囤貨,營造供不應求的假象;一個是本就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漲,渠道商舍不得賣而囤貨。

A股上有很多智商稅類産品,即不算藥品又不算奢侈品,實際功效還飽受質疑,一旦集體智商提高,企業就難有未來。

三、效果很“模糊”

傳說,清鹹豐年間,懿貴妃失血難産,因服用東阿阿膠順利産下一子。中醫學中,阿膠是滋陰補血、安胎、治療經産病的婦科良藥。在科學年代,東阿阿膠的神秘功效遭到質疑。

衛計委官方公益熱線曾說,東阿阿膠就是“水煮驢皮”,人民日報也曾在官微辟謠阿膠沒有補血補鐵功能。而“補血補鐵”正是東阿阿膠的主要賣點。

為什麼别的動物的皮熬了叫皮凍,驢皮熬了就是阿膠?其實,最初的阿膠也不是驢皮熬出來的。《神農本草經》曾記載:阿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珂。”可見,阿膠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到了唐代,律法規定牛不可以随意宰殺,驢逐漸得到重用。

對于阿膠功效的質疑,東阿阿膠方面曾回應,“阿膠和其他中藥一樣,在按照特定工藝炮制過程中,藥材之間相互作用,可以産生許多新的物質,從而具備相應的功效。”

總之,阿膠的效果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除了阿膠,中國不少産品永遠無法說清楚科學依據,效果還神奇得很,比如包治百病的某茅藥酒、中藥裡面加西藥的某某白藥。

且不說東阿阿膠産品效果,随着科技和醫藥學的發展,阿膠本身的替代品會越來越多,一旦産品經不起科學推敲,遲早也會走下神壇。

四、機構“提前跑”

對于白馬股,資金的敏感度很強。

一旦業績不達預期,就可能引起資金的警惕。公募、私募等機構均設有自己的風控體系,當股價觸發止損條件或者公司基本面出現惡化,機構都會主動撤離。

比如,東阿阿膠去年淨利潤增速降至個位數,到了年底,基金合計持有2703.15萬股,券商持有997.38萬股。到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股僅217.92萬股,券商清倉,減持明顯。

相反,像白酒股五糧液、貴州茅台,基金持股比例變動很小,業績爆雷的可能性較小。

巴菲特、芒格的老師格雷厄姆的理念之一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一家好公司、好産品,一定是有口碑的、人人都會用的,同時願意分享給家人、同事親朋好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時候要比各種機構的分析靠譜。看一家股票的前景,先問問自己身邊的人買不買他家的産品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