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在《孫子兵法·謀攻篇》當中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要術,上兵伐謀。那什麼是上兵伐謀呢?為什麼要上兵伐謀呢?上兵伐謀真的有用嗎?怎麼施行才能做到上兵伐謀呢?
接下來,我們便仔細探讨讨論。
什麼是上兵伐謀?
孫武在謀攻篇裡提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就是說,最上等、最厲害、最高級的用兵策略,是不見血刃而以謀略取勝。次一等的,是靠外交手段取勝。再次一等的,是出動大軍取勝。最次等的,是攻城取勝。
孫武提出的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确的,上文凜風也說了,打仗它是一件十分燒錢的買賣。如果兩軍相交戰鬥,勢必對國力産生重大影響。說白了,就是代價十分巨大,巨大到一個難以想象,難以把握的地步。
故,兵者,以謀攻之,上也。
為什麼?因為這付出的代價是最小的。以最小的代價去打赢一場仗,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敵人,其結果都是最好的。最最重要的是,以謀略去攻之的話,這當中有很多回旋餘地。
打仗最怕什麼?怕糧草不夠,怕君将不和,怕卒士不穩,怕天象作妖……等等等。但總結總結的話其實就兩個字,變數。打仗最怕的,就是變數。
如果凜風問大家,什麼才算是一個厲害的将帥?大家會怎麼回答?是說文武雙全?還是說骁勇善戰?是,卻也不是。最好的将帥,是能夠利用周遭一切事物,把變數這個東西給控制住。或者說,把變的概率給減到最小。
然,用謀略去攻的話,是最好控制這個變數的一種辦法。這謀略不成,還可以再施另一謀略,損失很小。即便當中出了什麼問題,生了變數,也可以亡羊補牢,用别的謀略來彌補。
所以,以謀攻之,上也。
那什麼是上也呢?為什麼凜風隻說上也,不說上等也,上品也呢?因為這個上字,有不同的含義。
第一層含義,就是現在比較普遍的解釋,意為上等。說用謀略去攻,是上等策略。
但凜風覺得還有第二層含義,那就是先。意思也就是說,行兵打仗,要先用謀略去打。等謀略打法不管用了,再用交。交不管用了,再用兵。兵不管用了,再用城。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打仗,要把損耗降低。降的越低,越好。損耗要是越高,那對整個國家來說越不好,影響越大。
總結總結,或者直白一點來說,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策略。
當然了,萬事無絕對。具體的事,還是要具體去剖析。
至于要怎麼去謀攻,怎麼去謀攻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個問題的範圍性就比較大了。因為每一場仗都不一樣,隻有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加以合理分析,才能制定出完美的應對之策。
若是非要總結總結的話,那凜風覺得這又繞回到了最開始講的那些:道天地将法,還有廟算。
除此之外,孫武還在謀攻篇裡提出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點,那就是君主不能幹預将帥的行動,比如将帥的安排、指揮、命令。
古語不是有言嘛,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為什麼會有這句話的流傳呢?就是因為君主幹預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
比如說嶽飛,十二道金牌叫其回城。如果宋高宗趙構趙德基不去幹預嶽飛,那麼嶽飛率領的嶽家軍肯定是勢如破竹,大敗敵軍。
當然了,這當中牽扯的東西比較多,凜風在此不作細談,隻是借由這麼一件事做個例子。
本文到處結束,下一文,接着再講。
(文·許凜風·圖源網絡·若有侵·請聯系·必歉删·若有錯字請見諒·純手打·總有三三兩兩失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